This blog is rated 🔞,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Sandy Munro 看不懂 美的Midea 的注塑工艺

看了好多 Tesla 的拆车视频,对 Youtube 上这个 Sandy Munro 老爷子还是挺有好感的。查了下

桑迪·蒙罗(Sandy Munro)是一个汽车工程师,专门研究机床和制造,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莎出生长大,后来加入了Valiant Machine&Tool公司,这个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提供配套,1978年加入福特公司,成为制造工程师,改进了发动机组装方法,1988年在密歇根州开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搜到他一个讨论电动车的视频,比较有意思

https://youtu.be/MrvvVSwEgmE?t=1411

It's not China cheap anymore, that's for sure. And then when it comes to tooling oh my god, they make some plastic injection molded parts that I have no clue how they how they uh how they made them at all, none.
I don't know how they could crank out a mold that that would have that many motions to to make all these things happen, and that's that was my trade. They they basically learned and then eclipsed most of what's going on here in the U.S, yeah so it's a big change, a huge change

美的啥时候这么猛了?

Posted

stdin

金朝汉化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建国神话”范式

下面内容转载自 zhihu/叶思泰

最近打算写一个暴论:金朝汉化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建国神话”范式。
很多强盛的少数民族王朝都会有这种问题:开国一代人确实武功赫赫,打下了,好大一片积液,但是子孙后代往往被这样伟大的建国神话所迷惑,将一切原因归功于本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而忽略了开国一代的艰辛睿智。
金朝上下就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太祖太宗两朝吞辽灭宋武力强盛,那是因为当时的女真人风俗质朴,所以只要勒令女真人保持建国时期的风俗,就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这种刻舟求剑的建国神话痴迷和太平洋岛国土著的船货崇拜没区别,如果这些人真的细究一下本国的建国历史,就会意识到: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和孙万荣的契丹是完全不一致的,完颜阿骨打时代的女真和完颜函普时代也大相径庭,李元昊时代的党项和拓跋思恭相比也有本质的进步——他们开创的辉煌基业,正是在变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后世却刻舟求剑的将原因都归结于具体的一个个风俗上。
金人为了维持女真旧俗费了很大的功夫,猛安谋克户实行父子相聚而耕的原始村社,还屡次商议重新均贫富平分地产。直接结果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导致军户经营极差,根本竞争不过周围的汉族农民,国家屡次拘刷良田供给他们,大大激化了金朝的民族矛盾。
再就是对建国神话的痴迷导致了对女真人武力的过度想象,即使在金末时期,也妄想建立“北族超人军队”,继续实行汉族耕田供给女真人打仗的愚蠢制度。
联想到前些年某些地方不思政务,完全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整天举办重走某某路、唱某某歌的活动,以为这就能天下倾心,万姓拥护,这就能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了,所作所为,可付之一笑。

想起之前 Steve Jobs 一段话

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地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

所以人到中年,为什么会去追求所谓的「稳定」呢?或许这只是追求一个「流程」。

Posted

stdin

阶级滑落已经在发生

刷到个视频

12:10 开始那个哥说的话,很有感触

I think a lot of the anger stems from people who grew up believing their life was going to be a certain way and then it's not. right? And they don't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heir parents did.
I think my generation is the first one that is going to do less well than their parents, that's kind of at root of a lot of this anger. A lot of the frustration people feel, is is expecting life to be a certain way, and then being like NOPE you can't afford a house, you have to pay back all this college debt, you can't afford health care, because that's gone up crazily.
You know all this stuff makes people feel just frustrated and angry, they want a place to to to lash out and maybe it comes in the in in the ruse of of far-right politics or or whatever else, but um i think that problem has to be addressed.

简单翻译一下:

我们这代人,是第一波干得不如父母好的一代。可能接下来几代也是。或许这就是很多困惑和怒火的根源。人们总是期望生活会某种程度变好,但现实却是:不行。你买不起房,你给不起大学学费,你养老没依靠了。所以我们这代人希望有个发泄的渠道。比如通过极有翼政治体现,但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正视

类似的论调,在 Occupy Wallstreet 的时候就看到过。说二战后美国经济极大发展,很多老一辈的人年轻的时候找工作,高中文凭随便去街上一转,就能找到类似 IBM 这种大公司的优良职位。所以老一辈压根没法理解为啥有20%的美国年轻人都住在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地下室

国内也有这种问题,其实也有很多啃老的住父母家的。但国内的说法不是阶级滑落,而是阶级「分化」。

然后恰好今天又看到这篇报道《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

实际上,他们早已在漫长过程里修正了对自我的认识。他们确实度过过一个「被选中」的阶段,觉得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伟大的、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人。但后来慢慢发现,大家本来都是不一样的,伟大和成功也没有确切标准,而且——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
在澳洲,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穷,还是舍不得花钱」,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或者送外卖,或者在餐厅。他们不再志存高远、想着成为科学大牛,但都是踏实努力的人。
在与徐博的越洋电话里,我们聊到青云计划远大的目标,和后来逐渐残酷的现实,以及目前生活里的一些困境,谈话渐渐黯淡下来。准备挂电话的时候,他突然叫住我,「其实我还有一句话想说,」他有些哽咽:「从外界看,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投资,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教育案例。但我觉得它是成功的,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向上的人、一个正直的人。」Image

我感觉国内机会多,还有空间让普通人成为一个向上的人,正直的人,但是假想未来10年、20年后,年轻人恐怕连大城市的一个房租都给不起,各行业都残暴竞争,这样的未来恐怕跟视频里那个老美描述的现状也差不多吧。阶级滑落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

Posted

stdin

古之学者为己

科文的所有道理,都是以“我”为主,这可是个特别难得的品格。很多人接触文化艺术,是为了别人。英文中有个专门的名词 —— “art snob”,也就是“艺术势利小人”。

他们并不真的欣赏文化,他们喜欢的是谈论文化。他们看电影是为了批评导演,他们读书是为了获得谈资,他们参加音乐会是为了自拍。他们特别关注别人给文化艺术划分的高中低档,以高档为荣,以低档为耻 —— 他们自己从来不知道怎么分档。他们能滔滔不绝地背诵艺术家的生平八卦,但是从未被艺术打动过。

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买幅油画挂在家里,是因为自己喜欢这幅画呢,还是为了向客人彰显自己的品位呢?有句话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何止学习是为了别人,欣赏艺术也是为了别人。

来自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 《谁想成为(文化)亿万富翁(下) 》

Posted

stdin

为什么不受欢迎更能「客观」的看这个世界

美国心理学博士 普林斯汀(Mitch Prinstein)写了本书叫 《欢迎度 Popular》,里面讲到按欢迎度可以给人分为5种类型:

里面讲到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受欢迎是人本身的一个特性,不会随着群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比较劣势的,被拒绝者,其实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而普林斯汀这本书说,这个实验你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经常被接受的人,自信心太强,做事比较主观。而经常被拒绝的人,因为善于察觉社交中的蛛丝马迹,所以更能够体察别人的情绪,能用别人的视角来保护自己
这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优势。比如你们公司要说服另一个公司跟你们合作。领导作报告说得眉飞色舞,对方公司听得也是频频点头 —— 那么如果在场的你们公司的人都是被接受的类型,可能就会过分乐观,认为合作肯定能谈成。但是如果这时候你们有个高中时代有过被拒绝枷锁的人,他就能察觉到,领导讲到某某处的时候,对方反应不太好。这个关键信息就给你们带来一个改进的提示。
所以这个世界虽然不怎么公平,但毕竟还是各有所长。从小被接受,你固然获得了自信和乐观,但是你可能是个傲慢的人,缺少真正的智慧;从小被拒绝,虽然你的生活可能不太愉快,但是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有过长期被人欺负的历史,她看问题的眼光恐怕也会有所不同。中国的近代史上历经了屈辱,几十年前的中国并不是“被接受”的角色。那我们想想今天的国人,对国际事务特别敏感,动不动就是谁谁“辱华”、谁谁“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 这难道不也是精神枷锁的效应吗?

这个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简体中文网上这么多能对国内外局势进行「客观」分析的键盘政治家。。。。。。American Exceptionalism 就是那种一直被上帝眷顾的优待的受欢迎的人,一下子变得不受欢迎,会有很大的心里落差。就想这本书里描写的那些高中生 cool kids 没落一样。

本篇主要内容摘录自《万维刚·精英日课第一季 欢迎度 4讲》

Posted

stdin

牦牛为什么「要价」这么贵

最近看到个视频

然后这个赔偿,很久网上有另外一个帖子说:

去年1月,西安的旅友驾车去九寨沟路上撞伤一只牦牛。当时天已经黑了视线不是很好,加上路也不怎么好,车速不高。拐过一个弯,看到迎面一辆车,就变了个近光,就在即将汇车的一瞬间,车前两三米处有两头牦牛横穿马路,一个猛刹车也来不及了,就这样,牦牛被撞伤了,车的右前侧也撞坏了,右大灯也撞坏了。
他停车报警,约好第二天找牛主人商量赔偿的事。对方说撞伤的是母牛,以后会生小崽子,小崽子还会生小崽子.....开口3.5万。旅友瞬间蒙逼,说牛只是受伤并没有死亡,不应该赔那么多。前后谈了两天,经过一番实力悬殊的讨价还价,最后事情以旅友赔偿牛主人一万八千元达成赔偿协议而告终。原本出行的满满的愉快心情,已被破坏殆尽。

很多人会对大牛生小牛这个说法不屑一顾,觉得这是偏离了牦牛的市场价格漫天要价的野蛮行为,但是最近看了《罗辑思维811期 | 为什么这场厮杀延续千年?》却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游牧者经常吃肉。可能现代社会是如此,古代的游牧者可不是这样。他们吃肉的机会其实很少。为啥?因为对游牧民族来说,牲畜就是把草转换成乳制品、皮、毛、牛羊粪的转换器。吃牲畜,就相当于农耕民族吃种子,或工人变卖机器。所以,只有牲畜死了或太老无法转场时,或者打猎有收获的时候,游牧者才有机会吃肉。这种机会并不多。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农耕民族为什么拿土地当命根子;而游牧民族是拿牲畜当命根子。命根子不同,生活方式当然不同。所以,农耕民族一定是安土重迁,游牧民族一定是牲畜到哪儿人跟到哪儿。

从这个角度说说,把游牧人的牲口吃了,就好比你去把农民种子损毁然后要求按普通商品粮食计价。。。

Posted

stdin

996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提示:并不是劳动剥削)

1955年,有位英国的政治学家,叫帕金森,提出了一个“帕金森定律”。简单说就是:一个组织,总是会趋向于层级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膨胀,人越来越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组织变大不是因为要干的事越来越多,而是因为只要有资源,组织就会大到把资源用满而且还渴求新的资源的程度。反过来,把资源砍掉,未必影响干事的效果。
回到时间资源,也就是拖延症这个话题。上面讲的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时间资源:并不是需要多少用多少,而是有多少你就会用光多少。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不仅是因为自我管理不严格,而是因为只要时间资源在那里,你就会倾向于把它用光用尽。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做一件事需要的时间资源应该是有限的啊。从拧一颗螺丝到造一台汽车,不仅需要的时间是有数的,而且还是可以持续优化的。怎么会需要无限的时间资源呢?
这就牵涉到人类社会的一个新变化了。用管理学家包政老师的话说,这是因为人类工作要处理的对象,从“物品”变成了“事情”。
以前,无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我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物品,无论种一亩地的庄稼,还是在流水线上加工一个零件,物品的边界是清晰的,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就是有限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各种工具和创新,节省时间资源,获得更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我们的工作对象呢?越来越是“事情”。比如写一篇稿子,比如炒股,比如准备一场演出,比如做一次营销活动。只要是“事情”,背后包含的复杂度就太高了。而且,只要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膨胀成任何规模的工作。
就拿我准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来说,它就是一件典型的“事情”。如果你非要说不许准备,今晚就上台,你说能不能讲呢?其实也能。拿张纸,划拉一个提纲,上去也能讲。但是,现在是给我一年时间准备,那最后成稿肯定是12月底。此前这一年的时间,时间没浪费,我在策划、调研、访谈、写初稿、征求意见稿、修改、演练,只要上台的铃声没有响起,我就可以一直准备下去。有多少时间就能花掉多少时间。
再拿投资股票这件事来说,你要决定买一只股票,请问这件事需要多少准备工作?没头儿啊。你可以去看这家公司的财报、可以去了解它的企业文化、了解创始人和高管的背景、了解它的产品和服务、了解股民对他的评价、了解分析师对它的看法。只要有时间,你可以无穷无尽地围绕着这个决定做准备,没有一件事是毫无必要的,也没有一件事是确定有必要的。从投资结果上看,这么做准备,其实也不见得就一定比随意做决定要好。
从这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解释996工作制这件事。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老板的心肠黑,也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量就大,而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面对的工作对象,不是清晰的“物品”,而是一件件说不清、道不清的“事情”,它的工作对时间资源的索取就是无止境的。所以996,本质上,不是说需要这么多时间。而是说,现在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能榨取的工作时间的极限,就这么多了。那些搞996工作制的公司,把它用尽了而已。

其实非常有同感。很多996的朋友吐槽最多的并不是996,而是上午迟到,下午开会,晚上开始干活这种畸形循环。

也就是说,每周72小时工作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去摸鱼和低效率沟通去了。恐怕这种设定下的 KPI 做的事情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 impact 。

这篇《罗辑思维 第819期 |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这篇虽然主要讲拖延症,却把 996 这个事情也说明白了。Marx 所说的压榨无产阶级的劳动力是严格意义上指「剩余价值 Mehrwert」,这个词字面意思是 value added,增值,是 增值税 VAT 里的 增值 部分。也就是说销售价格减去物料成本里的价值。996 可不是程序员对公司的增值,而是欠(技术)债。。23333

Posted

stdin

《论语》by Philosophy Tube

最喜欢 9:15 处关于对 恕 的论述。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这句话是按作者的说法,是《圣经》《Torah》《圣训》里 Golden rule of morality 。但是 恕 还有一层意思是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那就是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n't want them to do to you

这两句话区别很大。作者举了个例子,第一句话表达的其实更加 demanding,比如,别人需要帮助,如果换成我,那么我也希望别人来帮我,所以道德召唤我有义务去帮助别人。

按照第二句话的意思,如果别人需要帮助,只要我不去理会,也过得去。只要满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任凭发展把。

所以我们平时讲的「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同理心」其实有这样两个分明的层次。

可以划分出三个维度:

  1. 换成自己想要 是/否
  2. 站在自己角度猜测别人是否想要 是/否
  3. 别人是否真的想要 是/否

可以画个道德层次象限图?由于 Mac 下没有方便的 mspaint 所以就懒得画了。

via reddit

Posted

stdin

儿童是一种阶级

儿童这个阶层的成型是很近的事情,这是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的一个洞见。
在传统社会,儿童和成年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大家用的都是一套学习和传播工具,那就是口语。只要都会说话,听得懂别人的话,那小孩和大人,就只有体能和见识上的区别。那小孩做大人的工作,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印刷机出现之后,人类文化的传承,主要靠文字了。而熟练使用文字,那是需要漫长的学习和训练的。你才能熟练用文字表达,或者说阅读文本。是因为传播媒介的这个变化,才塑造了“童年”这个概念。
所以越是文明社会,儿童就越是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儿童和成人的知识差距迅速拉开。成人的工作,儿童是干不了的,因为儿童阅读不了那么复杂的文字;第二,儿童如果不抓紧这个时间接受教育,将来长大了,还会严重影响成人之后的社会竞争力。

来自《罗辑思维 第785期 | 为什么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以上观点来自《童年的消逝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算这是我近几年认识事物比较升华的一个收获。之前一次升华是,人要区分性,爱情,婚姻和家庭。然后婚姻本质上是一种财产分配制度,然后就看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是脑洞大开。原来母系氏族社会并不是母系,而是舅系。

Posted

stdin

创意类工作应该怎么算绩效奖励

Mayo Clinic 梅奥诊所是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院。有多大呢?梅奥总部所在的罗切斯特市一共有十一万人,梅奥就占了三万多。现在医学体系上的很多创新,比如第一台救护车,第一个重症监护室,第一个病历系统,都是梅奥诊所率先创造出来的。
聚集了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那么多世界顶级医生的梅奥诊所,用的居然是固定工资制度。就是没有任何绩效激励,对,没有奖金、没有销售提成、也没有分红,所有我们熟悉的,一系列工资激励制度,什么都没有。当然,梅奥每年也会对一些医生涨薪,但如果你在梅奥待够5年之后,工资基本就固定了,再也不会涨了。
不同的工资水平评定,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是同行评议

很是神奇。来自《罗辑思维 第706期 | 创造性的工作怎么激励?

另外又看到一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by 万维钢

Joe为什么要参加那么多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美国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考试分数一样重要。跟小明刷GPA(平均学分绩点)一样,Joe刷课外活动的经验值也只不过是完成各种考核指标而已。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Joe,对这些事情并没有真正的热情。比一心只想着考试的小明更苦的是,Joe还必须顾及自己在师生中的日常形象,他需要知道别人经常谈论的书都说了什么——所以他用只读开头、结尾和书评的方式,假装读过很多本书。至于能从一本书中真正学到什么,Joe根本没时间在乎。

为了绩点去冲 KPI 的日子真是苦逼

Posted

stdin

罗马教廷要整顿一下中国传教事务

利玛窦也是很有弹性,也在儒家学说和天主教之间和稀泥。他说,儒家和天主教本就是一回事。儒家所崇尚的“天”,和天主教的上帝,没有什么不同啊。“天道”和天主教教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啊。
你看,很有弹性吧?很智慧吧?其实,跳出来一看,你想,如果你的公司派你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市场推销一个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的产品,你也能想出这样的招。核心就是两条。第一,借用当地成熟的社会网络。第二,把陌生的东西包装成当地人熟悉的东西。当年利玛窦这么干,和我们今天一个普通的推销员这么干,底层原因都一样:这个时候的耶稣会或者今天的一个推销公司,都是一个绩效导向的组织,只要能传教、能卖东西,怎么有效怎么来。
但是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时期,这时间可又过去了100多年,欧洲的政治形势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教廷的靠山从葡萄牙变成了法国。比如,耶稣会觉得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十万信众,传教成功,站稳脚跟了。
总之,这个时候的罗马教廷,觉得有可能要整顿一下中国传教事务,和中国文化的那些陋习要掰掰腕子了。看看谁才是真理。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过程中很多八卦。到了1704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就最终搞了七条专门针对中国天主教徒的规定。简单说说,比如,中国人不能管上帝叫上帝,上天,要叫“斗斯”,不准中国人祭祖先、不准祭孔子、甚至把孔子叫成圣人也不行、家里摆个祖先牌位也不行。
这些规定,你要是站在罗马教廷的角度,很好理解,他们是宗教组织,要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嘛。但是站在中国这边看,祖先不让拜,孔子不让敬,这还是个人吗?这么规定不是欺人太甚嘛。
这场冲突背后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文化冲突。文化冲突这东西,100多年前利玛窦那个时候也在啊,为啥不体现出来呢?实质上是因为 罗马教廷的组织导向变了。这个时候的罗马教廷、耶稣会,它不再是一个绩效导向的组织了,而是意识形态导向的组织了。它不再以向外扩展规模为己任了,而是以对内统一共识为己任了。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今天,公司总部突然对地方分公司下各种指令,完全不顾及各地的特殊情况,强行要求上下一盘棋,统一动作。如果你是地方分公司总经理,你应该心里清楚,这已经不是业务好不好开展的问题了。是这个公司的实质已经变了,从一个业绩型的发展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内部斗争型的公司了。
对,当年的中国人一脸懵圈,不知道罗马教廷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强硬,这100多年不都好好的吗?本质原因跟中国这的事没关系,就是因为万里之外的政治格局变化。到了1719年,罗马教皇派出大型使团到中国,要和皇帝谈谈,要求贯彻落实教廷的命令。康熙皇帝很耐心啊,先后接见了十三次使团,亲自向他们解释儒家礼仪、中国的习俗是怎么回事,同时也明确说,如果教廷非要坚持这么干,你们传教士就都回家去吧。最后当然也没有谈拢,从1719年拖到1721年,康熙皇帝只好发布了我们开头提到的禁教令。

总感觉这篇《第701期 | 康熙为什么禁止洋人传教?》 意有所指啊。hhhh

但是反过来讲,为什么一个组织会从 规模扩展 变成 对内统一共识 呢?我想了半天。突然记得之前记录过的一篇 Steve Jobs 访谈:《Process 流程》。摘录几句:

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地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
People get confused; companies get confused. When they start getting bigger, they want to replicate their initial success. And a lot of them think, ‘Well, somehow, there’s some magic in the process of how that success was created.’ So they start to institutionalize process across the company.

我们今天也处以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记得小时候政治课本学习的是,我国要坚持两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心就是扩大经济规模。然而2013年以来,这个中心已经发生了悄然转移。所谓要绿水青山嘛。今年疫情特殊,更加是不设经济增速目标。这就导致其他指标占了上风,比如创建文明城市。按照罗马教廷的这个故事,我再复制一句话:

这个时候的罗马教廷、耶稣会,它不再是一个绩效导向的组织了,而是意识形态导向的组织了。它不再以向外扩展规模为己任了,而是以对内统一共识为己任了。

谨以为记。

Posted

stdin

策略性同理心:小孩哭闹不穿衣服怎么办

我们大脑里的一个结构,叫杏仁核。杏仁核是掌管情绪的,杏仁核越活跃,人的情绪就越高涨,人就不能理性地思考和做事。那怎么对付杏仁核呢?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它去思考一件严肃的事,杏仁核不能思考,一思考,立刻就歇菜了,就懵了。
为什么?因为杏仁核是大脑中非常原始的一部分,它有一个绰号,叫爬行脑,就是当动物还是爬行动物的时候就已经进化出来的部分,所以它的情绪功能强大,但是智力不行。你一给它出难题,它不管多活跃,都只好把大脑的控制权交出来,交给理性能力更发达的大脑皮层。这个时候杏仁核就歇菜了,情绪就平复了。
比如我家女儿,两岁多,正是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如果她要是哭闹,就是不穿衣服,这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最好用的办法,是让她们思考问题,比如问她们,你是要穿绿色的衣服还是红色的衣服呀?她一思考,一选择,情绪性的反抗马上就停止了。这就是把杏仁核打败的方法。
我们刚才说的“策略性同理心”,其实用的是一样的机制。替谈判对手把他现在的情绪说出来,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机制。他正在被杏仁核的情绪控制,你替他说出来,他马上就要启动大脑皮层思考,我是这个情绪么?我是对方说的这样吗?一想就好办了,他的情绪就退潮了,回归理性了。

via 罗辑思维 第638期 | FBI怎么和恐怖分子谈判?,书的名字是《掌控谈话 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 Negotiating As If Your Life Depended On It》 作者 克里斯·沃斯 Chris Voss,FBI前国际危机谈判专家,世界著名的谈判理论专家和实践者,在谈判领域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

Posted

stdin

罗辑思维一些摘录

海盗团体居然是一个民主社会:海盗的世界你懂吗

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区别,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第102期

哪家机构是德国的第一大机构呢?不是什么奔驰、宝马、西门子,而是天主教的明爱会,它就是一个社会救助产业,一共50万雇员;那这是天主教的,对面还有一个新教的,45万雇员。这些福利机构大概在全国有10万个分支机构,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德国所有的肉铺、面包店、加油站全部加起来,也没有这个数量,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第193期丨共同体的意义

一般都以为,脏话基本上都和性、排泄功能有关。但是,如果你理解了我们上面说的原理,你就会发现,脏话其实只和禁忌有关,有什么样的禁忌,就有什么样的脏话。第219期丨脏话。 想起现在 tg 在打击祖安文化。hhhh

丹麦的一所正常中学,跟同一水平的中国黑龙江省一所正常中学的孩子组织起来比赛了一下,分别从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衡量两个国家学生的水平。你猜猜结果怎样?中国孩子们会在哪些方面胜出?结果你可能没想到:除了英语之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胜出丹麦孩子。第433期 | 工业化教育

你发现没有,身边那些认知能力差的人,经常会自我标榜,哥们仗义,我多善良啊等等。这不是说他在吹牛,而是这种自我标签化的结果,是他的生命一定是在躲着什么的,是屏蔽掉一些什么的,一些变化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消失了。第547期 | 怎样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如何最短的介绍:第一步是提供硬信息,姓名单位什么的,帮助听众建立一个记忆的锚点,就像船抛锚,定住点。第二步,实质是在拉近和这个现场的关系。第三步,我能帮大家做什么,实质是对现场各位需求的判断。第四步,我需要大家帮我什么,实质是对现场各位价值的判断。第570期 | 一本书怎样做自我介绍?

米兰大公说你(达·芬奇)既然是个艺术家,那干脆为我的父亲做一个雕塑。达·芬奇答应了。很快他就对如何雕塑大公父亲失去了兴趣,他把重点放在如何去做大公父亲骑的马身上。然后研究着马,他认为自己应该在雕这匹马之前,先研究一下马这个物种,包括解剖一匹马。接下来,他迷上了对马身体架构的研究,决定要写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在研究马的过程中,他迷上了如何养马,然后,他又沉迷于为马设计自动喂食机器和自动清理马粪的机器……到最后这座雕塑根本就没有创作。国外就有科学家写书、写文章分析说,达·芬奇就是得了一种病,叫做“注意力缺失症”(ADHD),也叫多动症。第574期 | 多动症患者达·芬奇

Posted

stdin

成绩单和名次的副作用

日本思想家 大前研一 有一本著作叫《低智商社会》提到:日本的新一代,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为啥呢?
其中一个小原因,大前研一认为,是日本政府推行的“偏差值教育制度”造成的。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把各项能力数字化。给某项技能找到一个中间值,然后每个人就知道自己的这项能力,跟中间值相比是高还是低。
这种技术本身可能是善意的,但是当大家都接受了技术的权威性,问题就出现了。
很多低偏差值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社会问题,会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去解决。而自己,只要照着别人说的做就可以了。

via 罗辑思维335期:奶头乐理论

罗胖的看法是:技术越发达,人对技术的依赖就越严重。最后,意志力不强的人在技术面前,就会彻底放弃自己的主动性。技术的发展,固化了人类的分层。

我的看法是:这个技术问题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不告知成绩排第几名,而是告知如果在 X、Y、Z 地方进行改进,那么还可以再前进多少名次。因为根据游戏设计的反馈理论,这种相对成就给人更大的鼓励来继续进步提升自己。

甚至压根就不要提名次,而是给出表现力量绝对数值。比如 precision/recall 值,答题效率,知识吞吐比等。

Posted

stdin

反抗制度

以下内容节选自:《罗辑思维第247期 平庸之恶》。有删节

官僚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

官僚主义,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的本质,是陌生人之间的大规模协作,来完成形形色色的任务。

一大堆陌生人协作,只能把整体任务分拆成一个个的模块,每个人只干一件自己很专业的事,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最终会变成什么事。

比如,波音公司是飞机制造商,它的一个工人可能知道一个零件是怎么造的,但是他不知道整个飞机是怎么回事。一个伐木工人,能熟练地砍倒一片森林,但是他不关心这些木头是做了铅笔,还是造了家具。

分拆的好处就是,社会财富大爆发。但是这种社会分工的大分拆也带来坏处,官僚主义,就是这些坏处中的一种。每一个官僚只关注自己手头的目的,看不到整个系统,所以产生了各种荒谬的结果。

但是,分拆的坏处远远不止于此,最极端的情况是——大屠杀。纳粹德国是怎么迫害犹太人的?

虽然希特勒一上台就大肆宣扬排犹主义,甚至在柏林还爆发了著名的“水晶之夜”,也就是对犹太人打砸抢。但这只是让犹太人的生活惨了一点而已,基本上没有人自发的、自觉的大规模残杀犹太人。因为大多数人知道,我打了一个犹太人,顶多是干坏事,但是我要主动去杀一个犹太人,那就是在作恶,文明不允许,心中的道德感也不允许。

那为什么后来600万犹太人被杀呢?

因为德国后来组建了专门干这事的官僚组织,叫“犹太专家局”。这个组织一成立,残杀犹太人这件事,立即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推行。一个大目标被拆分成无数的小行动:哪些部门去做犹太人的人口普查;哪些人去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哪些人是把犹太人送进集中营;哪些人最终把他们送进毒气室,全部都有严密而细致的分工。在整个这个杀人流水线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对那么大的悲剧负责。

就像那句名言说的——“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那你说怪谁呢?

怪希特勒吗?其实直到现在还有人为希特勒辩护,说没有见过希特勒签发过屠杀犹太人的命令啊。他迫害犹太人的意图是通过整个官僚系统逐渐放大,最后才变成大屠杀的,所以不能只怪希特勒。

那怪官僚系统里的每一个具体的官员吗?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阿道夫·艾希曼,纳粹德国的党卫军中校,他负责把整个欧洲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很久,到1960年,艾希曼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抓获,然后压到耶路撒冷受审。

这个时候,法庭的旁听席上有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旁听的过程中,阿伦特发现艾希曼和舆论宣传中的形象不同。在当时的舆论中,艾希曼被描绘成一个邪恶的杀人狂魔,但是阿伦特现场一看,觉得艾希曼不像是一个恶棍啊。他是一个非常体面、冷静、有教养、甚至说话还经常引用康德名言的人。对于他做的事,他觉自己好冤枉,只是在执行上级命令,没有屠杀犹太人,并没有什么愧疚感。

后来哲学家阿伦特就此写了一本著名的书,书名就叫《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里面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平庸之恶。

传统上,我们认为一个邪恶的人是罪大恶极的人,处心积虑,阴险狡诈,满腹阴谋,仇恨社会。但是阿伦特说邪恶这东西,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是一个很平庸的东西,是一个很肤浅的状态。许多的邪恶来自于一个人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在乎自己的身边发生什么,也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什么含义,不去反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就像纳粹时期的很多德国普通人,外表上看他们只是遵守德国既有的法律,并且把法律的条文落实到位,但是这些德国人却并不思考自己的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

想起那些同 GFW 做斗争的人。嗯。把线索串起来,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是在给墙添砖加瓦。

Posted

stdin

一个白人跟一个黑人谈种族歧视是什么感受

看到个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y1B7Ga

一个在中国住了25年拿了永居的老外“曹操”,跟一个黑人说少数族裔受歧视的问题。结果被喷。

他挺不明白。。。我也听得似懂非懂。结果看到个评论

Ashore冲鸭 来自安卓客户端 2020-06-06 17:27
就像一个考进清华的和一个没考上大学的人说自己在学校怎么怎么学渣怎么怎么不行[doge][doge][doge]

这同理心和比喻能力,满分。

同时我又记起来,有些帖子问香港闹事为啥很少有内地的会去同情。。。。

Posted

stdin

传统 4S 店定价策略

前情提要:

国家调整了新能源补贴政策,30万以上的非换电车没补贴了。Tesla.cn 很快发了声明要调整售价

@特斯拉 4-30 08:0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为了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优性价比的特斯拉产品,同时满足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要求,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将降低至人民币30万元以内,新的价格将会于明日在官网(Tesla.cn)公布,敬请期待!
“特”别提示:价格调整仅限于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不包括其他车型

然后才买了车的车主就不满了,纷纷表示要维权

然后就在 NewSMTH 看到这篇帖子:

发信人: musashino (四月), 信区: GreenAuto
标 题: 特斯拉就是死脑筋,不肯用传统4S店的定价套路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30 13:10:58 2020), 站内

传统套路:
第一年上市指导价30万,到店发现加4万装潢提车
过仨月产能上来了,指导价不变,到店一问大优惠,29万5,新车主美滋滋。老车主被割了也不知道
第二年指导价不变,新车主到处询价,到店斗智斗勇,谈下来25万,再加1万保险1万装饰,预充1万保养,美滋滋
第三年指导价不变,到店一问23万,卖完库存车,第四年改款

改款了再来一遍。大家都高兴

汉兰达雷克萨斯走加价路线,捷豹路虎沃尔沃走成交价打折路线,套路都玩了快10年了

结果特斯拉不按套路玩,韭菜们纷纷声讨

人才啊!

Posted

stdin

公元760年,锦江边小村庄

偶遇一首之前没读过的古诗,记录一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 写于在成都刚刚建成的草堂

Posted

stdin

守株待兔

以下内容转自 D版网友:猫了个咪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正在学古文,内容是 韩非子五蠹里面的守株待兔。韩非子在故事最后,其实还有一句话“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点明这个故事是讽刺当政者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愚蠢。
现在,这个故事出现在三年级课文中,主要是教育小朋友不能不劳而获,想着天上掉馅饼。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几乎都会学习这样的寓言成语,所以对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批评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反映在生活中,大部分中国人都认同做人做事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至少表面上大家都赞同认真工作勤劳致富,孔子也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
但是,世道慢慢变化,普通中国人对于老实做人认真干事的人现在的评价反而成了一个字,蠢。韩非子如果活在当下,只怕也会哑口无言吧。

我觉得这个成语太它妈的自我讽刺了。是以为记。

Posted

stdin

焦虑是唯一真实的情感

The only emotion that doesn't deceive is anxiety. All other emotions are fake

By Slavoj Žižek,齐泽克,唯物主义者

via

Posted

stdin

财富分配服从于幂律分布

大量的研究显示,各个国家的财富分配服从于幂律分布。幂律分布能导出著名的二八法则: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

幂律分布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质:它具有自相似性(是不是想到了神奇的分形?)。假如说你是一个点,你不管站在这个分布曲线的哪个位置,都无法通过向前看或者向后看来判断出你所在的坐标。直白地说,穷人遇到的困境与富人遇到的困境是一样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困境是指因财富间比较而引起的困境)。在理想情况下,假如你是个穷人,那么总有比你更穷的;假如你是个富人,那么总有比你更富的。

经过计算得出基尼系数为 1/2 。这在国际通用标准中已经几乎到了“收入悬殊”的地步!一个看似十分公平的分配方式,竟然会导致悬殊的财富分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反直觉的数学结论。

不过这个结论可能并非那么反直觉。哪怕所有人的财富分布都严格服从均匀分布,最后计算的基尼系数也会到达 1/3(这个例子不是那么准确,因为均匀分布不代表所有人的财富是均匀的,均匀分布只是表示每个财富值的概率都是相等的;事实上,如果财富分配绝对均匀,那么财富的分布应该是退化分布,对应地,退化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这是因为即使是均匀分布也会有不小的方差存在,而方差会使得大家的收入分配不均。

via

相关话题:

房间内 100 个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

Posted

stdin

数学中可以把标量当成一维的矢量吗?

数学上的向量不是实数组,实数组是向量的一个特例,数学对向量的定义应该是,定义了加法和数乘并满足8条基本规律的几何叫线性空间,向量是线性空间中元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932671/answer/596573722

Posted

stdin

雪佛兰车标的十字

抄袭一下 wikipedia

雪佛兰的标志是个十字,是用来纪念创始人 Louis Chevrolet 父母的祖国瑞士。瑞士的国旗也是个十字

瑞士国旗的十字来源有三个说法:

  1. 来自罗马的底本圣战军团(Theban Legion),圣徒传里也称 阿高努姆(Agaunum)修道院殉教士团。一共6666人的基佬军团
  2. 象征“基督之剑(Arma Christi)” 。
  3. 象征罗马帝国骑士团战旗。这个看起来和宗教无关,但是骑士团其实有多个战旗,其中和瑞士国旗最相似的两个,一个是条顿骑士团的,一个是马耳他骑士团,这两个都是天主教的十字军东征赫赫有名的骑士团,一个是后来成为英联邦国旗一部分的圣乔治十字。

via

Posted

stdin

蝗虫的自我修养 - 美帝御封2016恶名市场

蝗虫的自我修养 - 美帝御封2016恶名市场

中老年 Geeker 新闻网站 这(拼写无误)个报道已经比国内的垃圾媒体好多了。

pdf 里的 notorious market 其实专门指「网站」

作为一位光荣的大陆强国人蝗虫党,当然要伸手去看看究竟什么网站让美帝心烦。

打开 pdf,被精美制作和字体排版震惊了!真尼玛良心。还有网址和具体介绍。真是适合我这种孤陋寡闻的山野村夫

节选一些。

  • BOOKFI & LIBGEN 电子书网站
  • NANJING IMPERIOSUS TECHNOLOGY CO., LTD
    拥有24,375个域名,900个皮包公司的南京网上假药集团。域名持有人是个德国人。旗下域名占整个南京市数量的10%。厉害了我的哥!
  • gongchang.com 一看域名就知道是 A 货集散地。
  • muaban.com 越南猴子的电商网站
  • PUTLOCKER.CH 美国贸代办(USTR)钦点的,亚太最大视频点播站!
  • taobao.com 美国人你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找不到举报按钮只能说明你们对小二的 G 点不熟!
  • The Pirate Bay 海盗党满塞!
  • vk.com 传播盗版文件。
  • youtube-mp3.org 良心网站啊。

实体店:

Baiyun Leather Goods Market Guangzhou, China
Jin Long Pan Foreign Trade Garment Market Guangzhou, China
Chenghai District Shantou, China
Wu Ai Market Shenyang, China
Cheng Huan Cheng International Auto Parts Market, Beijing, China
Silk Market, Beijing, China

美国人你们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当地买到假货报复么?呵呵呵。

阿里上假货多么?我觉得随便一个自由市场假货都多。商场里也多。

Posted

stdin

原来,方黑,方粉,都是因为村通网。。。。

无意中看到一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61921/answer/87253551

很多人觉得方这篇文章写得好。。。。。。。。。黑转粉。。。这让我很惊讶。这是方舟子很普通的一片文章了。。。

我个人对方舟子的认识从来都是立体的。有些方面做得很好,有些方面一条2b筋。。。现在想来,可能很多网民对方舟子的认识就是从转基因和安保基金开始的。。。这不黑才怪了。

网络社交和线下社交有什么不一样,普通社交,比如熟人介绍,都是一个全面的好坏都有的介绍,不会偏差太大。网络永远给人都是第一印象。因为熟悉你的人可能不再关注你,注意力到其他人去了,关注你的往往都是村通网的新人。而且你永远给网民展示的都只是一个当前的一个snapshot,而不是全面。

所以我感觉在网上还是要多把自己比较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Posted

st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