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受欢迎更能「客观」的看这个世界
Posted | stdin
美国心理学博士 普林斯汀(Mitch Prinstein)写了本书叫 《欢迎度 Popular》,里面讲到按欢迎度可以给人分为5种类型:
里面讲到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受欢迎是人本身的一个特性,不会随着群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比较劣势的,被拒绝者,其实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而普林斯汀这本书说,这个实验你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经常被接受的人,自信心太强,做事比较主观。而经常被拒绝的人,因为善于察觉社交中的蛛丝马迹,所以更能够体察别人的情绪,能用别人的视角来保护自己
这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优势。比如你们公司要说服另一个公司跟你们合作。领导作报告说得眉飞色舞,对方公司听得也是频频点头 —— 那么如果在场的你们公司的人都是被接受的类型,可能就会过分乐观,认为合作肯定能谈成。但是如果这时候你们有个高中时代有过被拒绝枷锁的人,他就能察觉到,领导讲到某某处的时候,对方反应不太好。这个关键信息就给你们带来一个改进的提示。
所以这个世界虽然不怎么公平,但毕竟还是各有所长。从小被接受,你固然获得了自信和乐观,但是你可能是个傲慢的人,缺少真正的智慧;从小被拒绝,虽然你的生活可能不太愉快,但是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有过长期被人欺负的历史,她看问题的眼光恐怕也会有所不同。中国的近代史上历经了屈辱,几十年前的中国并不是“被接受”的角色。那我们想想今天的国人,对国际事务特别敏感,动不动就是谁谁“辱华”、谁谁“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 这难道不也是精神枷锁的效应吗?
这个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简体中文网上这么多能对国内外局势进行「客观」分析的键盘政治家。。。。。。American Exceptionalism 就是那种一直被上帝眷顾的优待的受欢迎的人,一下子变得不受欢迎,会有很大的心里落差。就想这本书里描写的那些高中生 cool kids 没落一样。
本篇主要内容摘录自《万维刚·精英日课第一季 欢迎度 4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