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log is rated 🔞,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一部上个世纪50年代拍的陪审团12个白人讨论凶杀案的电影 观后感

在 ddrk 上看完了,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这是我第二次打开这个电影了。50年代的,黑白的,第一次真没兴致看下去,这种靠演员演技和铺垫的老电影,很难静下心来专注的看。今天机缘巧合就看完了。

有部分剧透。没看过的就不要看了。

首先第一个感觉是,那个年代的白人之间感觉很平等啊。虽然嘴上要 BB,但是投票表决什么都还是好严肃。不会因为动怒了当面唱反调,骂娘这些。

第二个感觉是,人们都好闲啊。不用担心当 jury 的时候耽误 996 了?

说老头走得慢,还真的去掐着秒表试了试。这个居然不尬?也太有实证主义精神了。

最囧的是,为了案子还居然去当地五金店买了一把违禁折叠刀!WTF?

然后里面各个人的个性都很强,没有谁含蓄 迁就大家 跟风什么的。

大部分人都善于表达和思考,为了别人的生死也敢于犯众怒。真是需要勇气和正值啊。

但是,抽烟真是的。。满屋子都是。

我感觉吧,「民主」真得是这样有大把空闲时间的人,把事情的细节,那些 little details 都理清楚,然后大家虽然可以争执,但是首先要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就事论事才行。

现在社会上的媒体都太浮躁了。还有更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各种 moving parts, moving too fast,假设你让一个50后来讨论今天2020年的案子,可以几乎 assume 他们就根本不可能搞清楚各种数字证据。比如微信 上某个操作有几种可能的触发条件和路径依赖?50年代之前的社会,年龄越长的人见识越多。现在的社会,年龄越大,认识社会的阻力越大。囧!

然后当太多的信息加载在一起,很多事情就压根很难还原真像。50年代那个社会我相信还是高度趋同一致的。成年人的标志还是大部分以体力而不是脑力作为标志的。但现在的社会,20-30岁的人似乎就是壮年,之后的人就离「mainstream」越来越远了。比如你有了娃之后可能压根不会去关心高中生喜欢的小鲜肉是谁?而且年轻人的思考模式和上下文可能对你来说是完全陌生的。35以后的人很难去以18岁犯事的人去猜度社会的多样性和街头文化的野蛮生长了了。

现代社会可能坑就坑在,严重的犯罪不再以对身体的伤害为主,而是精神伤害。比如可能受伤被关进监狱的时间,可能还不如一个造谣的多。这就导致断案需要更加细致和麻烦的还原。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剧。然而现在社会的分工、阶级、出身背景、技能的差异性太大了。陪审团随机选出来的公民,真的能够像这部片子一样设身处地的去反推案子里的细节吗?

还有就是12个白人,恐怕也都是以传统价值观,也就是事业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但少数族裔的文化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围绕 gang 或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下成长的。也不能按常理一概而论。虽然说国家、社会就是陌生人的大规模协作,但是现在的社会 diversity 大。你觉得不可理喻的事可能对别人来说就是常识!那么这个时候「民主」是应该以「宽」去理解别人,还是警惕未知呢?会不会一切案子都只能 assume not guilty 呢?

我觉得这个片子表现了「民主」运作良好的一面,但是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差异化的反思和启示。

以上内容就当电影真实描绘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由此发出一些无病呻吟。如果有偏差,一笑了之。

Posted

stderr

褚时健去世,网上出现了两种评价的声音

褚时健老爷子,前一阵去世。网上出现了两种评价的声音。一种说老爷子了不起,人生大起大落,一直在努力。还有一种说,这个人犯过法、坐过牢,你们咋还这么吹捧他呢?
这两种观点都各有道理。但是,如果从我们今天节目的这个逻辑来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我们先看第一种观点,如果你说老爷子了不起。请注意,在你的生命中,这不是一个对你不认识的人的评价。而是你有自己的总目标,你把褚时健的人生当成了自己人生舞台上要模仿的那个角色。他的某些套路,会变成你的套路。他的某些做法,会激发你自己的做法。你在夸奖褚时健,但其实你是在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说,这是个犯过法的人,所以不值得吹捧。道理也许没错。那请问,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心里的总目标是啥呢?你想扮演一个推进社会正义的人?国家司法机构都释放他了啊,你代表谁在追求社会正义,穷追猛打呢?也就是说,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在没有总目标,没有自己的角色,没有舞台的情况下,在讲一句你自己以为正确的话。你不在表演,所以,即使观点没错,这种观点你也没有收获。

有意思。来自 《第683期 | 什么叫“人生如戏”?

Posted

stderr

梦 和 虚拟机

小时候,有一天上学迟到了。一路奔跑到学校,气喘吁吁的做到自己座位上,非常紧张。这个时候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作业忘记带了,眼看老师就要走过来挨个检查作业了,啊啊啊。心里砰砰砰直跳。突然,抬头向窗外一往,咦,怎么天空是黑色的。再一看熟悉的教室,哎,怎么墙也是黑色的。整个世界似乎都是灰度的。这个时候灵机一动,嗨,这肯定是在做梦!然后就突然自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笑,这肯定不是现实世界。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然后我居然。。笑醒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清醒梦。也能通过观察和推理得知自己是在做梦。回想起来,梦境里的东西似乎不重要的外景都是黑白或者灰色的,大脑这个神经网络处理不重要的图像信息也是先把RGB转换成灰度的方便计算罢。

做梦有的时候也是半清醒的,比如飞翔,跳楼,悬空,失重,自由下落等场景。我甚至有的时候自己故意纵身一跃享受这种刺激。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还有一次做梦,特别奇葩。梦见自己跟小朋友讲解算术题。加减法还能算出来。突然黑板上出现了一道四位数乘法。这个时候我居然不能列出算式了。奇了怪了。于是掏出手机,找计算器 app。翻来翻去居然那个app图标消失了!我的手机图标排列非常严格有规律,计算器的入口是一个非常熟悉 的用了很多年的位置。居然就这样消失了。这个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 该刷机了!然后做梦就跑题了想别的去了。hhhh

买了自己车之后,有的时候也做开车的梦,但是特别奇怪的是,每次开车都是速度越来越慢,慢到车子完全停下来不动,感觉油门坏掉了。然后就放弃车子去干别的了

昨天做了一个特别奇怪的梦,插进车钥匙,车子无反应。再拔出来,再插,车子中控出现一个奇怪的指示灯,感觉要是坏了。这个时候发现钥匙孔有脑袋那么大。然后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机械支架装置能够拿取钥匙,然后吸进去,然后钥匙又是坏的,又吐出来,就像一个拿来装神秘水晶魔法石的容器一样。

今天上班无聊思考了一下这类梦境的特点,就是梦境还是以自身受到的环境刺激为主。比如自己在天上飞,自己跟着车的速度一起慢下来,梦境完全无法模拟开车的推背感和刹车的撞墙感。因为做梦的器官只是大脑,大脑只是身体运动的被动受体。所有不受支配的感受都能模拟,所有需要外界物体触发的的体验,大脑是无法主动模拟的。

然后就是神奇的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在做梦的时候也是关闭的。比如严格的竖式乘法。大脑甚至聪明到屏蔽了手机上的计算器app图标。因为做梦还是有个前提就是不会让你感觉到梦境有明显的破绽。计算器app,和汽车一样,是人类理性设计制造的高度可靠的机器,输入输出一一对应。对于一致的输入,一定会严格每次得到幂等的输出。这种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大脑尝试模拟这类设施,那么很可能做梦就会出现矛盾的地方。大脑就会很费解,大脑就必须调用理性思考探究的部分,然后人就会醒。所以做梦的时候此类操作是严格屏蔽的。

换句话说,虚拟机是可以模拟大部分物理机的指令集,但是 IO 会明显因为托管变慢,而且对于一些非常特殊的虚主机指令,虚拟机会选择糊弄过去。这可能就是虚拟机的局限性吧。23333 。

Posted

stderr

热水器 洗碗机 垃圾处理器 洗衣机 安装经验

记录几条可能对其他人有用的经验:

  1. 西门子8套洗碗机,西班牙进口型号都老。比如 SC73E810TI SC73M612TI
    Siemens dishwasher
  2. 美的 华帝等国内洗碗机都有 PTC 加热。比西门子的余温烘干好得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加上 UV 紫外杀菌、空气对流就可以充当消毒柜用了。
  3. 美的几个型号 Vie6 K2 X4 X4-S 大同小异哪个便宜买那个。我1799买的其中一款,6·18活动的时候选地址慢了没能最低价抢购。有很多1499到手的。
    这几款有通病就是漏液。软水液 还是 亮碟剂忘记了
  4. 国产的洗碗机都是强排的,可以排出到底部40cm 高左右的位置
  5. 「比佛利」是「小天鹅」洗衣机的高端品牌
  6. 我买了一个 B1DV100TG 。然后收到一条短信:请到 midea.com 查看你的电子发票。???
  7. 才知道2018年小天鹅被美的收购了,搞了半天买了一条美的的洗衣机。然后 B1DV100TG 挺坑的。三江的电机。
  8. 按照 smzdm 上文章的说法,美的最好的电机是威灵的。B1DV100TG 换壳的系列有 骑士系列:BVL1D100TT国美版/BVL1D100TY苏宁版/BVL1D100PTT五星电器版。我非常讨厌线上或者渠道商特供版。
  9. 小天鹅洗衣机有 超微净泡,比如不带烘干的 TG100-14366wmudt 和 带烘干的 TD100-14366wmudt。作为高端的比佛利系列居然只支持水魔方不支持 超微净泡。客服的解释是 超微净泡 洗净比 1.08 比佛利都是 1.1 以上。但是 BVL3 三代又支持 超微净泡 怎么说?哈哈哈
  10. 去苏宁西南旗舰店被东芝冰箱销售一顿吹,老妞中毒了。回家一查,又是美的的。。。。2016年收购了东芝白色家电。。。
  11. 垃圾处理器可以自己买无线开关,如果型号之间差别就这个可以自己 DIY 省钱
  12. 冰箱有个所谓的 零度保鲜 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在 0℃ 左右然后水不会结冰,冰不会化成水。成为很多冰箱卖点。有些日系冰箱为了防止食材生长,会抽去氧气。当然这样的格子比较小而且得密封。
  13. 松下的顶部压缩机技术很 nb,但是缺点是重心不稳,噪音大。
  14. 热水器已经不再是烧水的锅炉那么简单了。除了精确控温技术,18年国产厂家普遍攻克了零冷水技术,可以通过现有冷热水双管线实现不用放冷水出来就即时供应热水,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回水管。是通过一个特殊的 单向 H阀 实现的。
  15. 燃气热水器:零冷水机器带一个增压泵,能实现所有水量伺服器的功能,水量大就必须用球阀代替传统的角阀,但出厂配件一般不带这个。最好自行提前买好否则师傅安装40元一个。
  16. 洗碗机排水口可以接入垃圾处理器,但是口径一般对不上。有的师傅会推荐安装一个止逆阀防止垃圾处理器的脏水混入洗碗机。但洗碗机的师傅说强排的洗碗机不用安装止逆阀。

暂时想到这些。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交流。我也会时不时更新这篇文章。

Posted

stderr

爱国从来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

最近网上很多人帖子说要爱国。我觉得吧,爱国从来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爱国甚至不是西方思想推崇的东西。

中国自古都没有爱国一说. 国家是权力者的势力范围而已,庙堂上的东西,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一毛的关系. 有本事的贤人可以周游列国,向权力者出卖自己的智商获得荣华富贵。孔子、孟子都是这样干的,他们不存在什么爱国思想。苏秦张仪这些说客门人们都是不爱国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比如齐宣王问孟子,周武王是商纣王的国民,造反杀了商朝国家领导人,这种叛国怎么解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大白话说,商纣王这种又贼又贱的渣。。。。

语文课本上认定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读一下他爱国诗篇《离骚》,几乎都是在喷国君,喷世道,喷国家,喷社会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白话,就是我们大楚国💊,红旗不要了,河的石头摸得透亮。我屈原以前的政策是香草美政,你楚怀王现行执政水平是大粪坑,朝廷这一届的都是奸人sb。

这种楚国人如果当年能在在网上发帖,就是典型的大喷子 loser。体制内下岗、公职被双开。典型的恨国党。

所以我觉得,爱国这个东西如果有爱的话,爱的是对一种理想社会的追求。如果追求的是一个理想,那么就得对现实进行批判。一个容不下批评的现实国家不值得去爱。

再比如孔子。孔子是宋国人,却在鲁国长大,按现在的标准,就是香蕉人,叛宋投鲁、数典忘祖。即便这样,他对鲁国的批判也多了去了。更不用说按照血统,一个 商 朝贵族后裔,天天推崇 周 礼,真是受到函谷关以西的西方思想毒害很深了。

Posted

stderr

2020-05-04 给青年的两句话

在网上也跟内国人,外国人吵了有10多年了。在这个May the Force的纪念爱国的日子里,我觉得最能表达我的立场的无非两个问题:

  1. 爱国有企业是不是就是爱国?
  2. 爱国是不是就必须爱国有企业?

——有感于今天 B站财富密码视频,谁又能记起来,Bilibili 的第一个视频是:《绿坝绿坝★河蟹你全家feveR.》。讽刺。

Posted

stderr

论驯化孩子、甩锅同事、家庭撕逼的沟通技巧——不要用第二人称,用 i-message

今天听 SO 说起来一个女同事抱怨家庭矛盾,任何一点小事都上纲上线。

比如煤气灶开关没完全按下去就开始旋转,老公在一旁就怒斥“你是要把我们全家炸死么!”

然后就一顿吵。SO 说这是婚姻不幸福。我想起来,其实老公这一方只是表达一个觉得极度危险的感受,老婆这一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动作没必要被吼成这样,肯定不服要找其他角度骂回去,比如“我做饭你吃现成,还要求这么多,你来做”之类的,然后接下去就会新帐旧帐一起算没完没了。

这就是一个两个节点间 IO 协议不畅导致双方炸毛的案例。我就跟 SO 分享了我去年学习到了一个最有用的人际沟通技巧:i-message。我觉得长这么大,这是我看到的最有价值的交流原则。

注意这里不是水果的 iMessage,是 i-meesage,著名教授 Thomas Gordon 在1970年畅销书 P.E.T.: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里浓墨重彩总结的。很可惜对人类社会这么有用的沟通技巧的名字,搜索引擎被水果的渣 app 淹没了。

i-message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固定句型:

  1. When I see _______
  2. I feel _______
  3. because _______

比如刚才开煤气灶那个案例,可以从

你是要把我们全家炸死么!

改成:

我看到扭开关没完全按下,吓我一大跳。因为我好担心煤气泄露

这样要听上去是不是要和谐得多?这里的重点就是坚决不要用you message,不要用第二人称,不要用「你」开头发起指责,用第一人称开头,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可能的后果。让对方用同情心来理解自己。

其实我没完全看过 P.E.T. 这本书,我贴几个来自教授官网的资料:

人际沟通,收到对方咄咄逼人的指责,很容易变成自我辩驳,自我防护模式,反正在一方面彻底怂下去之前就是不服。

汉语的网络语言加剧了这一点,不仅要用第二人称开头,比如 N🐴SL,还要变成反问句,比如 你怎么不去火葬场领你🐴骨灰?

祖安人的说话方式是一定要避免在亲密关系里使用。不要用第二人称,不要用反问句。

Posted

stderr

古人去山里找人喝酒是怎么样一种感受

最近偶然读到李白的一首诗,对于在家里憋久的我来说感觉格外超凡脱俗。必须记下来。

标题叫《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读完之后感觉几个字就把很多口水话很精炼的寥寥数笔就描写出来了。

两个人在山花漫烂的地方喝酒,吹了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现在喝醉了,想瞌睡了。老兄要走随意。明天如果还有意,抱乐器来high。

如果没读过这首诗的,觉得自己文字功底好的可以尝试逆向工程还原一下这首七言绝句。

原文是: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感觉结构很巧妙的地方:

  1. 现代汉语都说 主语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李白说我做事身边的事同时发生。特别有现场感
  2.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是很难理解里面的美妙)
  3. 我习惯说,我要做什么因为什么 这种句式。被英语从句的习惯带歪了。这句话如果 我欲 开头,就怎么也写不下这么多意思
  4. 一个「且」字就代替了太多意思。很难想到表达一种客气话一个字就搞定了。
  5. 这特么用典了。相传东晋有个摇滚青年叫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电吉他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感觉惜字如金古代的作品,得静下心来才能欣赏。

出处

Posted

stderr

est 的中医观

在家办公太无聊了,加上这次卡罗拉病毒的事儿,跟家里人和群友又争执了几句中医,干脆记录一下我的观点:

  1. 中医是否有效?中医当然是有效的。但是中医无法确知哪些无效
  2. 中医的方法论和用药体系决定了无法分析「有效」成分。所以 #1 永远成立
  3. 中医因为定位上要和西医对着干,完全无法走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路,只能搞八纲辨证。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种只能对 症状(symptom),却不能很好的抓住病因(cause)。至于 symtom 和 cause 的区别,其实很多人也没搞明白,为啥 WHO 要叫 COVID-19,而 ICTV 要叫 SARS-CoV-2 分开两个名字?
    其实原始医术这样搞完全没问题,毕竟降维和 embedding 都是常见套路。但是现在对人体的研究太复杂了,比如每个细胞都有的新陈代谢的途径真的就有这么复杂:

  1. 中药的精髓是道地药材。比如2018年人民日报报道《道地药材贵在“地道”》就提到:

种植是中药材行业的“第一车间”。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对还较落后,经营管理较为粗放,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也有损中医药的声誉。

一个用天然原材料养身保健为出发点的行业,其实背后都是农药、化肥这些西方化学元素灌大的。

在一个食品安全都无法完全放心的时代,对在药房买到的中成药,能否放心都是按照《黄帝内经》《千金方》对药材栽培进行严格地理、气候环境与道地产区把控?(即便假设他们在古代当时水气时空环境下有药效?)

  1. 从高等观点来说,卓里奇数学分析里有句话:「若 A 不真,则 A⇒B 总是真的」。简单的说,无效的中医都被认定是「假中医」。所以中医永远有效。
  2. 有人说中医理论比「科学」更高明。但是,如果你认同用文言文写的古药方、医术典籍是可以通过对汉字的阅读理解习得的技能,那么中国科学院已经把中医的理论体系,采用本体(Ontology)的方法给建立了模型。这个体系叫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 TCMLS,对中医药的概念和术语进行系统梳理和精确表达,共收录约10万个概念、30万个术语以及127万条语义关系。


那可能有人会拿出 whataboutism 说西医又好在哪里?那么我对西医的观点是:

现代医学的确对于很多病是无法彻底理解并且束手无策的。

Posted

stderr

后工业化时代的老师,和主播应该是同一类职业

最近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导致很多家庭被隔离在家,包括我。小孩都不能上课,一些中学、高中纷纷开始网课。

今晚微信朋友圈里传播一个截图,英语老师,网课上完之后忘记关直播了,听上去就是跟男友开始嘿咻嘿咻,结果学生的小弟弟一个一个都震惊了。

仙桃一中教学事故

话说回来,其实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老师变身主播怪怪的,我这几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先说我的观点结论

  • 直播才是教育的本质。
  • 教师和主播应该是同一类职业
  • 或许21世纪,正经的职业就是主播——这个观点是罗辑思维的。我比较赞同。

其实近现代学校不是一个常见的社会机构。古人猿时代,都是氏族群居,集体扶养后代。甚至小孩不能分辨自己的父亲是谁。

由于没有避孕措施,人们定居或者游牧的生活里,一般小孩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稍微长大就要干活,大的带小的。子承父业,家族传承,比如英语 Smith 就表示祖宗是个匠人。

就算现在的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跟职业挂钩的,其实就等同一个受教育范围选择器。中国就算在明朝也有军籍、贱籍的继承制。

由于子嗣众多,中世纪的贵族和上流社会,城堡领主一般会让孩子去别的城堡学习长大;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会有私塾,让教书先生来教育一个最有学习潜力的。其他的可能喜欢体力的,喜欢武术的,喜欢经商的,都各自发展,会有一个继承人来学习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普遍定下来一夫一妻制。到了工业革命,最缺的是劳动力。这个时候,双亲都需要积极投入到工厂劳动去接受剥削。

这个时候,谁来带孩子,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公立学校、师范培训也才兴起。我们常见的老师这个职业也是这个时代才确定下来。

到了共产主义苏联,全民受教育不是一个权力,被当成每一个公民义务。彼此同时的美国人,还在搞肤色隔离,教育也都是私立为主。直到 CCCP 的 Sputnik 升空之后,美联邦政府把这个 STEM 教育的差异上升到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of 1950
-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NDEA) of 1958
-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 Great Society of 1964
- Higher Education Act (HEA) of 1965

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要说老师是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了。这压根就是流水线生产能不能打的公民。

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把目光拉回几千年前,教育的本质很简单,就如同孔子那样,支一个棚子,开始现场说书。

想起来,感谢颜回的肉干,老铁双击666,多谢子路束脩。这不就是打赏么。只是现在隔了一个屏幕而已。

直播的时代,让信息的传播没有了地理和座位的限制。衣食无忧的人随手一个打赏,支持一下思想的交流,或许这个时代应该会出现教育大家。

老师这个职业,还会存在多久呢?

Posted

stderr

2019-nCov 杀伤力最大的影响在于禁锢了最主要生产力——人

本篇 blog 以我的主见为主。 我会先剥离掉主语,反推依赖,再填充这个事情影响到哪些更多的方面

先看一篇报道:《揭秘口罩断供谜局:厂商花五倍工资招人 药店不敢进货

为啥买不到口罩

口罩厂商:

  • 封城后,原材料进不去
  • 复工率不到40%,三倍工资都招不到人;
    工人都在被隔离,只能招一些附近的居民来干活,开工率不足30%-40%。”一家湖北仙桃的口罩厂商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给三倍工资,工人都不一定来。目前,我们工人工资每天不低于500元,而以前同样岗位只要100元,一些技术岗位工资甚至上千。”李东说道。“我自己也不去工厂,在家隔离。
    工人一般每天的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即使这样,产量也提不上来。
  • 生产了也运不出去
  • 最缺滤材。
    仙桃本地生产滤材的企业只有几家,平时,滤材需求并不大,企业一般存货不多
  • 为了保证口罩质量和控制价格,近期,当地政府已关停了多个民用口罩厂和不达标、生产三无产品、假口罩的厂商,多家口罩厂商还收到了处罚罚单。
    一抓重罚,一些民用口罩厂也打了“退堂鼓”,“人工、材料也贵,价格透明化了,也赚不到什么钱。
    民用确实达不到医用的防菌标准,但也不能说是‘假口罩’。日常使用住够
  • 政府会每天下达指标和任务,每天数量都在变化

原料公司:

滤材是口罩核心材料中的核心。N95、医用外科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过滤层主要由 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 构成。

这里大家要注意 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 。核心滤材产能严重不足就是这个

  • 虽然开三倍工资,但很多员工都被隔离在家,各地封路,工人买不到返程票,完全复工很难。
  • 人工成本高企直接造成了口罩原材料的暴涨。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普通口罩滤材价格已经从过去的3万多每根涨到了8万多,至少翻了一倍,有些材质甚至翻了三四倍。
  • 上游的滤材生产企业却相对较少。公开报道中宣布开工的滤材公司不到10家,包括欣龙控股、泰达股份、洁特生物、金海环境、亿茂滤材、中瑞环保、俊富公司、再升科技等公司
  • 主营业务还并非是口罩滤材。比如泰达洁净口罩过滤材料的2018年销售收入为2972.36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1.24%,占泰达股份营业收入比重较小,仅为0.15%。
  • 洁特生物更是出现“口罩乌龙订单事件”:公司澄清,由于原材料储备不足,难以完成200万个口罩的供货
  • 业务少股票却爆炒,订单已排到3月;

经销商:

  • 手里早没口罩存货
  • 物流贵
  • 进价高
  • 能进到货也不敢卖,担心被举报……

下面开始一个假设,a big if。如果这次疫情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那么这个问题会蔓延到什么行业呢?聚丙烯(PP)都去生产口罩,聚丙烯的产能会严重偏科然后其他的下游都会供应不足。。。所以网上有谣传说尿不湿、姨妈巾都会短缺。

也不能说短缺吧,这个不是防疫必须物质,可能会市场行为涨价。


简单模型:

某消费必需品:

  • 封城后,原材料进不来
  • 本地工人加钱也凑不齐
  • 生产之后,运输不出去
  • 本地的临时工人导致质量下降。一丁点质量问题导致罚款
  • 核心依赖库存消耗完之后,压根无法继续
  • 面向计划经济的生产模式

原材料公司:

  • 找不到人
  • 原材料的原材料无货

经销商:

  • 库存耗光
  • 商品成本高
  • 物流成本高
  • 进到货不敢买。怕被举报

上面这些因素,传导到消费者只有两个结果:

  • 短缺
  • 涨价

面对国内短缺,人们会尽量选择多屯一些东西,这反而导致了更大的短缺,就好像断线后的客户端超时要反复重试导致服务器更加忙不过来一样。

而当服务器真正处理完这些请求之后,发现重复返回了,客户端会丢弃多余的返回。造成生产过剩。

这个事情还没完。现在全球化都是一体的,传导完毕只有一个结果:

  • 国外厂商选择不再依赖中国供应链。

产能过剩会更加加剧。到时候就是各种裁员。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 game over。这可能比死100个李文亮医生还可怕的结局。

督工也讲了这个事:【睡前消息73】别忘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病:穷病

感觉必须冒死恢复全社会生产。

Posted

stderr

Year review of 2019

(Note: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with the help of Engkoo from Microsoft, an English writing review service much like Grammar.ly)

The year 2019 is coming to an end, this is a year full of ups and downs for me.

I started a small Internet company last year spring as a partner, and left this summer. Initially, I wanted the entrepreneurship to be very agile and of talented engineers working together to build something new and cool, but reality hit me hard. It turned out to be a mundane job working with a bunch of in-house solutions for outsourced business from big corporates, CRUD, analytics web apps and Wechat integrations and even one-off scripts. Things went sour in 2018Q3, there was a series of endless internal disputes like intersecting holding percentage, arguments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parent shareholders, and worst of all, constant moving business targets because of the high customization process.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itself is always in a hurry and leaves little time to polish, features fulfilled in a rush before bugs get fixed, changing of product direction is constant and since we as a second party had a weak voice over important decisions. This leaves a toxic and pessimistic experience of my professional career. Evidently doing business is hard in China and a good connection can get you contracts and profits no matter what level of technology you can provide.

Luckily I was recalled and rejoined the old company before June, a come-back like this is not easy, it's a land mine of office politics and I had to sail carefully since now I am the underdog. The HR lady surely gave me an uneasy look because she wonders why I was a "deserter". It's funny because the startup business is not my original plan at all and I had little choice because of stupid reasons (again: Guanxi matters). I took the old position, kept the old salary, the jobs left for me were familiar but different. Our team positioned as a back-office supporting role for a NASDAQ public company, our service is required to keep the whole user base healthy but most of them are offline computing and do not impact end-user directly or at least not in real-time. The code I left is 60% intact but the rest 40% is much harder to read and maintain, apparently the contributors just keep adding IF branches everywhere as bandit fixes. Refactor the program structure is proven difficult as a layoff happened some months earlier and everyone works their ass off to keep work up to date with fewer hands available. The higher goals I set before I left were never finished, the number of functions was increased but the system consistency was regressed to a pile of crap. Python 2 end-of-life is imminent but I just stick with miniconda2 forever.

I bought a condo last year at the suburb of the city after won the property-buying-ticket lottery, thus began my lucky and miserable life as a debt payer, the glorious bag holder in the value relay of the slowed-down property boom. The trade war made the economy suffer, but the interest rate (3.25%) established in 2015 kept rolling. There are rumors that PBOC will switch benchmark for LPR, I honestly have no idea what will happen next. There were good news though, the new condo is delivered this December, ahead of schedule, my family can finally enjoy more space and an extra room for activities.

My child went to the 1st grade of a private primary school this September, the first few weeks were fun, the grind began when homework was assigned. It was a dark moment for my boy and parents. The homework were full of gimmicks, everything looks more lik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an actual problem-solving. For Chinese clas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5 or 10 new words every lesson but the practice nothing like it, learners have hard to grasp the intention of the tricky question and wording of the problems are mostly about guessing. I really miss the good o' days when I was young, the homework were just practicing the writing of the words learned at school, often a few lines of work can be done in minutes. The Math class is full of bullshit process. A graph showing 8 toys on the left and 7 on the right, asking how many of them in total? Also, 10 toys are expected to be outlined together. Why circle 10 toys? Later I realized that pupils are expected to remember 8+7==10+5 thus 10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middle step, and 5 was added afterward. WTH? I think 6-year-olds are fully capable of remembering 8+7==15 and be done with it. Rote learning is perfectly fine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arithmetics.

I read very few books this year, as always. Watched significantly fewer movies, played hundreds of hours of GTA V and Paladins, I adopted the habit of listening to podcasts like Luogic Talkshow during the commute. This programme is meh but it's refreshing to hear what's happening from a non-technical person's perspective.

As been said, 2019 might be the worst year so far, but also the brightest amongst forthcoming years.

Posted

stderr

出纳会计 和 华为 HR

最近码农圈(juan)和 IT 界沸沸扬扬一个帖子是《华为HR胡玲于 2019.10.30 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的发帖》。其大概意思是:

  1. 一个基层HR 胡玲 平时辛苦统计员工反馈,却被中层管理HR绩效打了差评,用来私密反馈情况的内部群,甚至被中层管理要求交出员工名单。
  2. 中层HR甚至说"应该看看反馈问题的人是谁,天天有时间在这琢磨班车食堂的,清退算了"。——这是华为中层管理 杨瑞锋 的「原话」
  3. 中层管理 杨瑞锋 说,"BCM项目都结项了,加班数据早降下来了"。实际上通过数据分析最近加班更加严重,升高得更多
  4. 中层管理最大的业绩就是紧急处理员工自杀、猝死这种突发事件。平时吃香喝辣上班时间全国到处飞围着领导转HR转就是不围着员工转

当然这个事在各个群里被讨论烂了。大概讨论分2个思路:

  1. 世道不公,程序员青春饭吃苦,996.icu 。。。马云的福报论等等
  2. HR 本来就应该是大老板的打手。

甚至 zhihu 有回答把这个比喻成明朝司礼监。。什么 HR 是帮皇上挡子弹,票拟权 vs 披红权之争。。。囧。。。

我对这个事有一些情绪,但是在想另外两个问题:

  1. 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能否一致
  2. HR胡作非为能否当成工程问题解决

其实好几天对这个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HR不是直接生产力部门,只有可能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如果HR部门本身也加剧了组织结构的内耗,那么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即便这个问题无法彻底解决,那么可否减小其危害性,把其作用进一步控制在一个局部?

再进一步,员工有功绩,领导如何看到和认同?给你升职,如何防止你自立门户?员工吐槽班车和食堂究竟是否合理?(参考华为 四大名著 )
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矛盾,是否必须通过 HR 部门才能解决?部门内部不能有非 HR 的解决机制么?程序员的贡献和过错,是否可以客观量化?比如江湖传闻还真的有公司算代码行数和 bug 个数来评定绩效。。。

公司是否一定会陷入发展-壮大-中层管理臃肿-垮台的历史循环?现代企业制度是否和中国皇权一样因为土地兼并问题导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皇权是不是真的因为土地兼并循环的(提示:并不是)。

这个问题依然很多天没有答案。。最近我开车有点无聊,连《罗辑思维》这种垃圾成色也开始饥不择食的路上随便听听。

听了几期还是有趣。至少我不用去专门花时间看很多人人社科书了。今天周五下班的时候,恰好听到一期有意思的话题:《第53期:反腐到底反什么》

里面有个观点有意思,腐败不是官员个人素质问题,也不是个人道德问题,腐败是一个权力体系。

要知道这个系统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一个权力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权力系统、信息系统,是二者同构的。
可是现代社会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因为有广播、有电视、有报纸,还有最先进的互联网,它造就了更多的信息回路,它就让信息系统和原来的权力系统发生了剥离,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所以说中国古代皇帝、臣子玩的那套心眼,在现代社会下,它就几乎玩不下去。
所以贪污腐败说到根子上是一个生态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说到更根本的根子上,是一个信息问题。只要我们有了更开放的信息通路,只要我们能够把更多的事实放在新闻媒体面前供大家监督,只要官僚系统内部敢于做类似于官员财产公示这样的事情,把内部的信息曝露在阳光之下,贪污腐败当然就可以根治。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这个解决的思路了。人事管理制度要去腐败,关键要把人事的控制信道,和员工业绩的数据信道分离开。做一个防火墙。腐败的根本原理就是越界访问,跟溢出、SQL 注入一样一样的。根本缺陷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被混合访问。

想一想,出纳 和 会计 都是两个分开的岗位。HR居然是一个。

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不值钱。

哦对了,中国历史土地兼并并不是王朝倒掉的最主要原因。参考《罗辑思维43期:土地私有,到底有多痛》。不过这里声明一下,罗胖的论据值得学(chao)习(xi),论证过程和论点一塌糊涂。。。

Posted

stderr

认知和表达

在 zhihu 上关注了一个康巴人,他写的一些科普知识比较有趣(真的有趣,而不是有用)。比如这篇 为什么有些故事中的恶魔和鬼怪害怕暴露自己的姓名?

首先,藏区的鬼神都拥有所谓的命根子,也就是敌人可以将其制伏的弱点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祖师中最常见的降伏手段之一。
那么什么是命根子呢?命根子其实就是鬼神的几样珍贵的法宝,如果交出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就可以制其为死地。
命根子有几种呢?一般据我所知,有四种:
1. 名字
2. 种子字
3. 咒语
4. 宝贝
关于名字,比较有意思,有些鬼神在与高僧的斗法中,会变幻自己的模样,甚至假报自己的姓名与身份,但是高僧们一定能看出其中的秘密。...... 例子就是《西游记》,“我喊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妖怪拿着宝瓶对孙悟空说道,“孙悟空!”,“爷爷在这儿呐!”,孙悟空就被吸入宝瓶之中。
所以可以这样解释,一定要知道鬼神的真实姓名后才可以降伏他。

有的读者可能在这里会想,est 你又在怪力乱神了。且慢,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人类的恐惧归根结底来自于无知。所以如果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人们可以把不能理解的事物叫做拦路的妖魔鬼怪,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能呼出问题的正确名字,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怎么讲?我们做程序开发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拦路怪。比如我最近需要计算比较2个用户相距距离。如果在方圆1公里则进行一些操作。db 里保存的是用户的一个最近足迹的经纬度,所以2个用户构成一对二元组 (lat1, lng1)(lat2, lng2)。那么问题来了。这2点不是平面做勾股定理,地球是个球形,最短的距离是个球面弧,这个如何计算球面2点最短弧线的长度呢?而且经纬度网格,在高纬度地区角度变化特别大,如何处理呢?

想到这里,我这弱到渣的数学水平就捉襟见肘了。我就请教了资深姿势大神 google,google 告诉我,消灭这个拦路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握它的名字:Haversine formula

  from math import cos, asin, sqrt
  def distance(lat1, lon1, lat2, lon2):
      p = 0.017453292519943295     #Pi/180
      a = 0.5 - cos((lat2 - lat1) * p)/2 + cos(lat1 * p) * cos(lat2 * p) * (1 - cos((lon2 - lon1) * p)) / 2
      return 12742 * asin(sqrt(a))  # 2*R*asin...

这就把一个(对我而言)巨复杂的球面坐标系问题转化成了3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和开方问题。我这样渣水平的人也能应付这只怪了。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发散一下,zhihu 上这位讲命根子有4种,种子字是什么呢?有些问题的背后是一类问题,所谓「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含摄於一字」。你若只解决其中一种其实是杯水车薪。所以很多时候要利用结构化的分析姿势去 meta 层面分析一类事物的「共性」。所谓「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

认知的路上,妖魔鬼怪是会变化的。很多问题的化身(avatar)需要你转化成另外一个问题才能用老办法解决。有个笑话怎么讲的来着,问一个数学家,房子没着火怎么办?你先把房子点着,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了有已知解的一个问题了。23333。从这个角度来说,「名字」「种子字」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住万变不离其中的 root cause。好好用 first principle 去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模型。

其他两种「命根子」,比如这个咒语,可能对应就是一些分析问题认知问题的套路。然后宝贝,比如物理的宝贝是什么?我(肤浅)地觉得,那就是对称。

脑洞开完了。回到现实。这个「呼名字」其实也有其局限性。很简单。有些新事物压根还没有名字。名字都是人类逐渐摸索形成的。现代社会资讯极大发展,人们已经过了那个小国寡言思考力贫乏的阶段了。小学毕业的很多知识其实是古人穷其一辈子求索才能达到的高度。用来形容各个事物的名词已经得到极大扩充。方法论极大丰富。你所恐惧的恐惧99.99999999% 已经被前人给战胜过了。而且是二刷三刷 n 刷过了。这也导致一个问题,我观察到现实很割裂的一点就是,名字是会漂移的。所谓 paradigm shift。想起来,最近打贸易战,很多人就开始公开对「德先生」嗤之以鼻。然后最近上海又出了垃圾分类的事儿,可以去挑逗一下这这类人。民主那固然是不好的。但是老百姓是不是应该参与到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去?我想大多数人又会同意。。。。。

然后最近又看到这篇文章《中国教育孩子的论证方法居然没有逻辑论证》。里面提到:


中国的语文教学没有逻辑了,我们发现在中国各种鸡汤的盛行,这些鸡汤的论证,基本就是这四大论证方法,鸡汤能够深入人心,与中国人在上学期间的普及教育是分不开的。而掌握好逻辑知识,就是不被鸡汤忽悠的关键素质。
议论文四大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
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二、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通过这些证明事情的黑白。
三、比较(类比+对比)法。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四、喻证法。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现在回想起来,这四大歪方法里不知道会蕴含多少 logical fallacy。这篇文章又写到:


很多人一说到我们的教育没有逻辑,就说我们的领导人搞愚民教育,这个问题的锅,我们的党和领导人是不该背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对语文的教学是如何论证问题的!当年的论证方法不是现在教材内所谓的四大论证,是标准的逻辑论证。也就是语文的教学融入了逻辑教育的内容,写论证文章是要有逻辑的方法,与现在完全不同。

...... 早在延安《反对党八股》里面就反对了:“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

肃然起敬。

我以后再也不会对外宣扬逻辑的好处。因为这词已经如同 民主 一样死去了。他们都属于名词,名词现在我觉得都背负着重重的「semantic tax」。名词之争越来越无聊了。未来属于动词。所以以后对外,我只会拿起两把利剑,那就是归谬和分析。

Posted

stderr

群众治理和民科

在 zhihu 上看到一个巨糟糕的问题:《反对民科是不是反对民主?

有个回答眼前一亮:

姜源 法学、法律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这个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实际上这是个极其经典而且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柏拉图。柏拉图的问题是:既然我们在医学领域依赖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权威也就是医生,在航海领域依赖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权威也就是船长(所以有个冷笑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最早由柏拉图提出),那么为什么在政治领域却拒绝权威,反而依赖缺乏专业知识技术的大众?当然,柏拉图的问题和我们现在的问题恰好相反。在柏拉图心目中,自然科学领域(尽管当时不存在这个概念)相信权威是显而易见的,而在政治领域相信民主却是可疑的。

我的想法:

自然科学,对于绝大多数智人来说,是身外之物。无论对于个体和群体,面对自然的利益关系的是一致的。君王拿氧化还原反应来打仗,农民拿氧化还原来吃土。建立一个直观统一的理性方法论,这就是科学。

而社会和人类学其实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社会分工导致一部分人肯定要依附他人才能生存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群众治理」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不是科学。

Posted

stderr

现代知识产权才是阻碍生产力的东西

今天 Gmail 收到一封邮件说我2010年上传youṫube的一个视频被下架了。理由是侵犯了 Organizações Globo 的音乐版权。

我看了下这个视频,就是一个市民日常街拍,从一个繁杂的闹市区路过,有一些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的田园慢摇背景音乐,淹没在人说话、车辆路过的噪音里。

我当然提交了 dispute ,说这个音乐根本不可能构成侵权,因为就是一段有节奏的鼓点,即便沾边,也肯定属于 fair use 范围。

当然 秒回复了 dispute 无效。

这个时候我才能深刻体会,国外很多 youṫube drama 上争论的内容。为什么很多 youṫuber 都开始吐槽这套糟糕的体系。

我记得最夸张是有人吧一段静音也做成版权所有,然后下架了很多无声的视频。。。。这都是什么鬼

话说回来,现在贸易战打得火热,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美国指责中国「盗窃」IP。其实我觉得 IP 这个东西在现代社会其实很不合理。本质就是用一个 1800s 年代的制度强行在21世纪实施。

比如 Oracle vs Google,android 上自己搞了一套兼容 JVM 指令的虚拟机,配套 API 这也能叫侵犯版权?

再比如很多音乐平台,其实收费真正给艺人分成也就 2% 左右,这也叫保护原创作者权益?

再比如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专利,想必这里很多人也做过专利,那些垃圾也能叫专利?美国这种 patent troll 其实更严重,都产业化了。敲诈恐吓一条龙。newegg 上次还真在法庭上约 patent troll 了结果当天撤诉、

再比如明明 zf 资助的科研,学术 paper 却必须发布到私人拥有的 elsevier 平台 ,同行想看还得交钱!作者把自己的 paper 免费贴出来,还被告侵权。侵了自己的权?

综上,我觉得现代的知识产权体系,其实是保护了恶意渠道商的利益,对原创人的作用可有可无。垃圾体系。

Posted

stderr

hello again

冥冥中自有天意。让我决定再开始继续挖 blog 的坑。谁知道这次又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这篇文章创作于:2017-08-05。更新于:2019-02-04 22:09:04

2022-08-24 更新:

为什么要写 blog?

看一个人的 blog,和零碎阅读网上内容,重要区别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世界观和边界。在自媒体洗稿风气流行的今天,能还原一个人样是不容易的。

Posted

stderr

RESTful is bad and you should feel bad

From this thread

What's wrong with

  GET     /users/                ----->  `list.users` 
  GET     /users/:id/            ----->  `retrieve.users`
  POST    /users/                ----->  `create.users`
  PUT     /users/:id/password/   ----->  `replace.users`
  PATCH   /users/:id/            ----->  `update.users`
  DELETE  /users/:id/            ----->  `destroy.users`

You will find these URL super ugly and annoying when doing log analysis, you have to monkey craft regexps to truncate the useless :id part from the url so your aggregator would work properly.

I prefer simply use GET for read and POST for writes. Like this

  GET /users/list
  GET /users/retrieve
  POST /users/create
  POST /users/update
  POST /users/destroy

It's clean, it's concise, it works everywhere.

Fuck those obnoxious OPTIONS and PATCH.

BTW who the fuck invents a users.replaec() functions?

Posted

stde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