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log is rated 🔞,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Taiwan Question

今天看娃的英语资料的时候,发现材料说什么什么 Taiwan question。当时就觉得奇怪,台湾什么时候变成一个题目了?

突然想起来,这好像是「台湾问题」的蹩脚翻译。

网上搜了一圈,发现大部分这个词汇都出自简中和官方媒体。哎。

其中居然有一个 Hoover Institution 也用了这个词汇?好奇点了进去,作者是 Edward N. Luttwak 是个老外,然后第一段:

Dividing the Taiwan question––does or should, and, if so, does America currently possess the wherewithal to help Taiwan successfully repel a Chinese attack

好吧,别人真的是在说 how to help taiwan 这个 question。

还有发现一个问题是,「一个中国原则」在中文的表述是 one-China principle,但是美方的描述是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hat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这句话其实玩笑开的很大,美方只是 acknowledge 「知晓」有这回事,但是它并没有说支持或者反对这件事,甚至保留了去挑战甚至推翻这个事的权力。

Posted

stderr

大范围螺旋向下

看到微博上一段话,出处已经找不到了

以我观察,微博上不少博主正渐入一种沉默状态,即发博频率越来越低,之前一天发好几条,现在几天才发一条,更有人干脆弃号而去,我想,这种大范围螺旋向下的沉默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魔法”世界。
在这个魔法世界,很多事物在物理本体之上,还附着一层无形之力,只要念出相应的咒语,就能把这股力量召唤出来为己所用。
比如,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你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其下的一位网友Seasee Youl的答案得到了24.8万的赞同,在文章中他写了几个自己的见闻,其一是在某商场的儿童乐园里,一个大爷怒斥年轻服务员,称其卖国,不配做中国人,还要打电话查封乐园,理由是乐园海洋球池的四周贴了英国国旗壁纸(大爷还认错了),答主见周围人在起哄附和,服务员委屈得直哭,就上前劝阻,但同样被训了一顿,说答主也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人,在战争年代肯定要通敌,事后,答主才从服务员那得知,这大爷本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免费玩,被服务员拒绝后还价也没成,才有了之前上纲上线的一幕。
这就是我说的魔法,只要念出一些特定的“咒语”,就能召唤出区区几张壁纸之上的那股无形力量,打压伤害别人,迫使别人屈服。
类似的事,我也听身边人说过,小时候我家住大院筒子楼,有两户邻居关系紧张,见面都不说话,我问为啥,楼下大妈就说,很久以前,80年代的时候,两户人家因为楼道里的杂物堆放问题发生口角,吵着吵着就开始上纲上线,其中一位大爷指着对面青年的大腿说:“你看你穿的这个叫什么东西?!牛仔裤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东西!你就是思想被西方个人主义腐化了才这么自私!” 那青年也不甘示弱,马上回嘴道:“牛仔裤是当年西部淘金工人穿的裤子,是工人阶级的服装!你对工人阶级的服装不满,就是对工人阶级不满!就是对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不满!” 双方就这样越吵越激动,脸红脖子粗地声讨彼此的“罪行”,最后还动起手,被邻居们劝阻后,两户人家再也不相往来,至于问题本身,自然也没解决。
大妈当年复述这段往事,本是将其视作一个荒唐的笑话,但我如今回想时,眼前分明出现了两个对峙的巫师,他们同时嘴里叽里呱啦地念念有词,就是为了从一条牛仔裤里召唤出天雷地火灭了对方。
我想,这就是人们渐渐不语的原因,现在说一句话,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那句话本身,还要考虑那句话所有可能被解读的角度,以及作者本人都未曾想到的“言外之意”,自己不经意间的某句话一旦被施了咒,召唤出了字面之上的那股无形之力,那就少不了一番应对招架。
表达的风险和成本越高,人们就越是沉默。
事实上,如果任由这种无限解读的咒语在生活中漫流,那所有人都将生活在惶恐之中,不要幻想自己是这股力量的主宰,毕竟咒语千千万,也总有几句适用于你。
老话说的好,“玩剑者必死于剑下”,其实,玩魔法的人也是一样。

恰好最近看到一个国外的例子 红牛F1 的青训车手 Vips 因为在直播打游戏的时候骂了嘴 N-word ,就被 cancel 了,国内的例子就是 冈本六君子

唉。这些事很多年过去之后,还有谁记得呢?

Posted

stdin

macOS动态定时弹提醒

上班地方有个付费计时,想在倒计时结束前在电脑弹个提醒,手动结束计费,趴下来API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弹窗了。

本来想用macOS自带的 UNUserNotificationCenter 通过 PyObjC 撸个弹窗,遇到两个问题:

  1. 系统自带的 PyObjC 太老了。还是Python2.7的。在/System/Library/Frameworks/Python.framework/Versions/2.7/Extras/lib/python/PyObjC
  2. 只能兼容旧款的 NSUserNotification,状态为 macOS 10.8–11.0 Deprecated
    新的API调用需要进程签名。
    codesign -dv --verbose=4 /usr/bin/python2.7

只有官方的python2.7签名了 anaconda/miniconda 的都没签名。算了。还是直接 AppleScript 走起

  osascript  -e 'display notification "还有1分钟到达时辰" with title "准时付费" sound name "Frog"'

想在这个提示里加一个 snooze 1分钟功能,但是好像无法支持。罢了。2333

Posted

stdout

终于吧 blog 的自动构建 pipeline 配置好了

目前博客是基于 pelican 的 static-site generator,一个 python 模块本地渲染成静态文件然后通过 github pages 发布。

源码放在 bitbucket,之前比较懒都是本地跑,一直想改成 CI/CD pipeline,今天终于配置好了。记录一些坑吧

  1. bitbucket pipeline 不同 step 之间数据是不共享的。本来想用 parallel 功能在下载 pip 模块和 git clone 皮肤做个并行,后来发现 artifact 拷贝速度还不如串行去跑。就所有操作一个 step 做完
  2. 博客源码和生成结果可以直接同步提交信息:

    msg=$(git log -1  --pretty=%B)
    cd output
    git config user.name est
    git config user.email 邮箱
    git add .
    git commit -m "$msg"
    git push
    
    1. 由于 pip 模块装了不知道在哪里,所以调试 pip 安装路径方法:

      python -c 'import site; print(*site.getsitepackages(), sep="\n")'

  3. pelican 默认居然没支持 Markdown 也是醉了

    python -m pip install pelican==4.8.0 Markdown
    
    1. 自定义皮肤依赖,由于 submodule 我没玩转,所以这样安装:

      git clone --depth=1 git@github.com:est/aether-pelican.git || (cd aether-pelican; git pull --rebase)

Bitbucket 每个月有50分钟的免费pipeline 时间,自己用下来差不多29秒 build & publish 一次。感觉每个月也写不了60篇,所以目前是够了。

接下来的优化:

  1. 新图片通过 squoosh 压缩优化
  2. 通过 cloudflare worker 替换掉 disqus 评论功能

Posted

stdout

直播带货、视频导购是未来

今天菜鸟给我推了好几条消息说有快递24h未取,但是近期并没有网购下单,仔细问了一圈,原来是岳母在老家自己买了条裤子。这是让我很震惊的。因为岳母并不识得很多字,在过去经验看来独立完成网上购物是一个高门槛的事。

2010年以前网购的人,至少得有信用卡,在遍地只有存折的年代把大多数人挡在门外。

再后面就是开通银行卡,其实银行卡普及也就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要开卡还是很麻烦的。办U盾这种就拦住了大多数没有PC的家庭,甚至还发展出了在便利店代充值支付宝这种神奇的业务。

但无论如何,要网购,你至少应该会输入法和搜索;即便在手机上用语音输入,在眼花缭乱的商品列表页面,或者SERP里挑选和对比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相当麻烦的,需要一定经验的,甚至需要交学费。

但是现在回到原点思考一下,带着目的去购物,其实是一种很直男的做法。

像我这种old-school的看参数,比价格,蹲活动,薅羊毛,拆单,7天无理由的人,恐怕会成为少数群体。

只要你确定了支付方式,收货地点,那么这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甚至不需要识字和写字,就能完成一次愉快的消费。网购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最近家里人也在看《东方甄选》,怎么说呢,举个例子,让你选一套儿童绘本,你可能需要翻很多自媒体、公众号才能得知一套叫《神奇校车大家族》的。但是如果你关注对了一个直播间,可能就是一次神奇的偶遇了。突然想到马督工在 睡前消息88《快手网红给武汉捐款1亿,这是“中国小贩”的究极形态了》 讲过当年的快手一哥辛有志(李佳琪第八,最近因春夏之交五队轮蛋糕被封那个),他的分析是,辛有志就好比以前北方农村有这种赶集里吆喝的商品贩子,利用运输成本(比如串货)和信息差来赚快钱,只能骗「没有信息搜索能力的网民」。当时看的时候没觉得这有啥问题,现在我觉得这里面玄机可大了。

  1. 可能的确有一部分人因教育程度(2021七普全国文盲37,750,200人),技能培训缺失,是永远无法具备搜索能力的;或者app的搜索结果就很垃圾(比如天猫直通车这种操纵行为);或者主观上觉得搜索不好用、懒得用;
  2. 随便逛逛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心态。特别是现代社会,商品整体是供大于求的。在欠缺年代,人们对购买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的。现在可能散心的意义更大。
  3. 人们购物普遍是无法区分 want 和 need 的。看直播、划短视频会极大占据空闲时间。
  4. 找准购买目标一次性解决的直男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的购物已经不再是狩猎时代了。

以「搜索」为核心的购物,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有些东西不知道搜什么关键词好,比如我家厨房垃圾处理器和洗碗机连接头,没专用名字的东西,你是没法搜的。搜索购物必须是已知的。也就是说他面向的是一个存量的商品,货架上现成的。但是这个世界创新又往往发生在边界。甚至有些东西不是你想搜就能搜的,比如究竟什么款式和颜色的衣服更适合特定形体的观众?这个东西是无法用「关键词」描述的。关键词是离散的,而人的需求是平滑连续的。

如果你是个带货主播,那么长期来看,个人品味可能会决定生存和人气。或许渠道的价值要大于品牌本身的价值了?比如穿搭这一块,很可能会是视频导购的基本盘,细分市场被几个头部主播把持。然而这一点很矛盾的是,穿着是一件很个性的事,撞衫这种事见光死。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有一些 niche market 应该会积累一大批忠实观众。比如车评人、手机圈、PC圈、相机圈、美妆圈等。

直播带货虽然谈不上什么大创造发明,但这种方式恐怕会在将来统治这个时代。或者说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在解决了如何上手和如何配送的问题后,很多人购物的习惯可能会以直播/小视频为主了。

Posted

stderr

格局打开:要社会主义,要民主,请买房

最近房地产因为政策原因又火爆起来了,很多人说起房子就头痛,说这房子这泡沫,误国殃民,那么我今天键政一个扯谈的道理,格局打开,要实现民主,要实现社会主义,要达到人间天堂,请大力买房。

论买房

首先用 etymology 讲一个概念,有房者 == 布尔乔亚。论述过程

bourgeoisie来自于法语bourgeois;作为与法语有颇多亲戚关系的意大利语,对应的则是borghese;作为距离拉丁语衍化距离比较近的意大利语,自然也能够能希腊语中找到其对应的词,而意大利语的borghese则是源自希腊语πύργος,πύργος演化自πόλη即村庄 borgo,而布尔乔亚本身放之希腊语中即意味着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布尔乔亚出现在中古时期的意大利,那时住在村庄中的居民开始变得比住在附近乡间的人还要富有。因此他们可以获得相对上较多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接近统治阶级和神职人员,同时逐渐远离平民阶级。这种中古时期的布尔乔亚原型就是磨坊拥有者,他们能够快速地对当地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力,以至于可以对统治者表达否决权。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布尔乔亚这个名词则较适合用来指称最初的银行家,以及那些从事新兴活动如贸易和金融的人。11世纪,法语中的burgeis指那些摆脱了封建管辖权而获得法律权利的中世纪城镇(bourgs)居民。19世纪之前,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指的就是低于贵族、高于农奴和无产阶级的广大人群。

所以什么是布尔乔亚呢?在农村,就是在乡镇最繁华的集市旁有房的人;在城市,就是在CBD商圈附近有房的人。

在后来被中国人熟悉的马先知的预言体系里,布尔乔亚除了不动产这个空间上的意义之外,还有一层时间上的意思:

布尔乔亚,就是躺平靠资产收入也能过比较好的日子的人

当然这个「资产」在彼时的欧洲,也可以指工厂和种植园等资产,但是放在今时,还是房地产更保值。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受封建领主和神职人员的约束较小,有一定的经济自持能力。

拥房躺平意味着什么

首先,布尔乔亚意味着脱产,有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布尔乔亚就开始包养科学、技术和文艺的发展,如果你仔细观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甚至工业革命,可以发现这些东西的发明跟贫苦大众一毛线关系都木有,都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是给布尔乔亚画大头照,哥白尼、弟谷、开普勒是给布尔乔亚论证信仰的纯正性,瓦特改进蒸汽机,是为了资方 Soho Manufactory用来制作金属艺术品,像金属钮扣、白铁矿钻石模仿物等等供应英国布尔乔亚消费。更古老的希腊人已知正多面体共有5种,这种知识更多是纯粹是脱产的布尔乔亚之间拿来炫技展示智商优越感的一种娱乐方式。

拥房者才能推翻封建统治

房产属于私产,这里私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产,它是个物理存在,不是虚拟的大饼,不能用爱发电。虽然神职人员天天洗脑没有上帝就没有旧世界,但是房可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才能维护的,所以布尔乔亚没有负罪感。所以布尔乔亚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认知和判断远远大于对信仰的坚持或者领主的忠诚。所以后来打破封建统治的标志性事件——法国大革命,在马先知看来,就是布尔乔亚革命,也被叫做 bourgeois-democratic revolution。布尔乔亚谁都不服谁,干脆各自退一步妥协凑合过日子。有妥协才有民主。

而为什么布尔乔亚要打破旧制度,革命呢?课本上有很多解释,比如路易十六打了败仗要加税,布尔乔亚需要政治地位等等。这些解释都没有一个理由有力:布尔乔亚为了防止自己的资产贬值。所以法国很快3年就变天了。

有产才会背水一战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很有感叹,那就是 「所有争论不休都是因为双方没有利益方,都是隔空对线」

事实证明,超前的,基于进步主义意识形态,而非基于真实利益的改革,最后的归宿就是政治化——因为这件事情无论按照谁的观点做成了,也互相都没什么钱收卖不爽的一方,那就只能梗着脖子争道理了,这就会成为政党之间斗争的焦点。罗诉韦德案是这样的,奥巴马在位时期大力推广的对弱势族裔的平权政策也是一样。但是,要找到一个既能解放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利益,又符合意识形态的改革点,是很难很难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那个骑自行车「it's my duty」只是一句口号罢了。你全身家当只有一个破自行车,有太多的变通退路了。

当你真的为了保护家产无路可退,才会产生如同土地革命一样的革命被动积极性。

产劫

马先知预言一个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远方,但其实有另一个两段诅咒,也就是说,无产信众欲到达天堂,首先信众得有产;有产经过「产劫」,才能变共产。

翻译成人话,就是得买房。现在想起来很有道理。比如上海为什么封控闹得这么欢?我感觉一大部分因素还是上海有体面住房的人太多了,屁事多。对于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地下室吭窝窝头的租房人,被主子从天上额外赏赐几个馅饼,不是更高兴么。上海人的幻灭,可能是发现了教权国家的本来面目,教权是大于人权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高度宗教化的社会,教权不仅远大于王权,而且王权在某些时候甚至还有附庸于教权的性质,实际上世界上极少有如中国这样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完全围绕宗教展开社会组织的文明体系

觉得上面的论述离经叛道?请务必点开链接围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64242/answer/2435378426

结论

如果马先知的预言正确,那么无论你支持民主,还是支持社会主义,都请你买房,鼓励身边的人买房,特别是公务员和干部朋友买房,要早买,大买,投入全身家当买;有了房才有城市,有了城市才有居民自治,有了居民自治才有物管权和产权的认知启蒙,才会有最基础的去教权的公民政治底蕴。

哦对了,还有不要租房、分房,租房和分房只会把你变成封建附庸。

Posted

stderr

戏子和故事

有些感触,最近很多人在骂 Zelenskyy,正如他们2016年骂 Trump 这个《The Apprentice》男主角一样,戏子误国。

但是反过来一想,主席台前三排的人,谁 tm 又不是戏子呢。。。

商纣王给周文王当场做人肉饼,幽王烽火戏诸侯,再到赵高指鹿为马,这不比小说精彩?

高祖刘邦,本是穷B混混一个,硬是给自己搞一个人设背景板「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在沛县就是个开 KTV 酒楼的货,有一次还在没收到沛县邀请,混进「吕公」的酒会,甜言蜜语骗走了比自己小20岁的吕雉。。。这演技它妈的神了。。。

后面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记得英国国王还是谁说过,大概意思是,报纸和照相机发明以前,要在马背上打天下,现在得在镜头前打天下。所以王室在报纸报道的纸面形象要超过战功。

在之前看到的《小册子,报纸,无线电和电视》系列短篇里,帽子姐也分析了媒介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政权组织形态。相当有趣,推荐阅读。

以前在打 rimworld 的时候,有一个 trait 让我觉得很奇怪,storry-teller,讲故事,磨嘴皮子这算哪门子能力?现在越来越觉得,讲故事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能力

《今日简史》的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的思想当中,有一个很根本的认知

人类文明的基础是啥?他的回答是:我们这个物种的虚构能力,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宗教是故事、民族是故事、商业是故事、公司是故事,有关人类文明的一切,底层都是故事。

有的时候你反过来一想,人体所有能耗1/3都浪费在「大脑」这个器官上,这个器官没干别的,就整天编故事。这个器官不仅有意识,还产生了自我意识,最它妈神奇的是,还能模拟别人的意识,预判别人的预判。这就是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

而把故事演绎出来的人类职业,最开始就是占卜家和巫师,往往是一个部落最崇高的阶级,也是他们出于职业传承需要,发明了能固化故事的文字。一个部落的兴衰,及其关键的就是这个 story-teller 的远见,也就是编故事那个人的想象力。一个好的商业 BP,说白了就是讲一个简单的「兄弟们咱们干了这一票就吃香的喝辣的会所嫩模」的故事。

当然,扯了这么多,话也说回来,这玩意有啥害处没?当然有。帽子姐有论述《为什么中国古代很少出现宗教势力大于王权的现象?

西方政治宗教电影的天花板《天国王朝》里对教权和皇权的争斗有极其辛辣的描写,比如塞浦路斯骑士和圣殿骑士在庙堂上争吵时,每当塞浦路斯骑士一方基于敌强我弱的事实判断而拒绝对穆斯林开战时,圣殿骑士一方就基于价值判断予以驳斥,比如声称被天主教思想武装起来的基督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比如声称塞浦路斯骑士拒绝开战是亵渎神灵。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穆斯林一方,穆斯林一方的神职人员反复声称以往穆斯林打不过十字军是因为罪孽深重,信主不诚,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神的庇护,这是典型的基于道德形成的价值判断,而作为世俗皇权代表的萨拉丁则基于事实判断予以驳斥,你们打不过十字军是因为你们没有备战,战争的胜负同样取决于粮食,军械,饮水和兵力。

这就是编了一个玄学故事,把自己绕进去了。这里的玄学,就是意识形态。比如你相信民主自由应许之地,那么就等同于美利坚战无不胜。当然你也可以编一个说法,叫坚持摸中特的石头。2333

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一定不能用一个故事来「实施」。其实关于俄乌问题,2015年有个John Mearsheimer的神预测可以看看,抛开所有意识形态,从「现实政治」去认识,他的手法同最近FT采访基辛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We have to be conscious of the differences of ideology and of interpretation that exists. We should use this consciousness to apply it in our ow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issues as they arise, rather than make it the principal issue of confrontation, unless we are prepared to make regime change the principal goal of our policy. I think give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enormous destructiveness of weapons that now exist, (seeking regime change) may be imposed on us by the hostility of others, but we should avoid generating it with our own attitudes.
我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的存在,和解释上的差异。我们应该利用这种意识,作为在重大问题出现时,应用于我们自己对问题的分析里,而不是将其作为对抗的主题。除非我们准备将颠覆政权作为我们政策的主要目标。我认为,鉴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存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政权颠覆)可能是别人恶意强加给我们的,但我们应该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态度来生造它。。

宏大叙事,是用来迷惑敌人,领导队伍的工具,千万不把叙事迷惑当基础和原则,也不要从叙事中去寻找原因。

在互联网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是戏子。

Posted

stderr

袁亚湘院士数学不错,但是历史不行

网上看到一个院士的段子 1 2

搜了下,2020年3月14日,在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的网络科普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带来题为“数学漫谈”的主题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JllGeuveomjFDFg3C5r9FQ

关于π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其中的一个。不知道在座的观众有没有看过一个美剧叫做《疑犯追踪》。在第2季11集中,Harold Finch说过在π里面能够找到任意数列。当然这个东西数学家并没有证明,但是很多数学家认为可能是真的。
我试了试,我挑了我们建党的日子19210701,出现在π的第44,842,733位。如果输入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也就是19491001的话,就要往后很多,要到82,267,377位。开个玩笑,π都说明了要先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一个网友要求我要查一下1314,大家看到1314到3902位就找到了。所以各位观众,1314(一生一世)不是那么难啊。但是如果1314前面加个520(我爱你)的话,那就难多了。如果你要找5201314,那就要查到200多万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实际上爱情还是很艰难的。

这段话数学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院士可能没注意历史,建党的真正时间是一大正式召开的时间,1921年的7月23日

那么我们把两个时间再去看一下在 Pi 里的位置:

https://www.angio.net/pi/

  The string 19491001 occurs at position 82267377
  The string 19210723 occurs at position 101114100

所以这说明了啥?

Posted

stdout

SpaceX的员工如何与公司目标「对齐」

As a Phase 1 CEO, you are the lead rower on the boat. But in a Phase 2 startup, your job is no longer to row. Instead, it’s to define the purpose of the voyage, set the direction of the boat, and measure the pace and performance of a much larger number of rowers. In business speak, the CEO’s job is to define the Mission (purpose), Strategy (direction), and Metrics (pace and performance). These three elements provide the essential context that a growing company needs to be able to perform.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Mission-to-Metrics” alignment comes from a friend who visited the manufacturing floor at SpaceX. Seeing a SpaceX employee assembling a large part, he stopped to ask him, “What is your job at SpaceX?” He answered, “The mission of SpaceX is to colonize Mars. In order to colonize Mars, we need to build reusable rockets because it will otherwise be unaffordable for humans to travel to Mars and back. My job is to help design the steering system that enables our rockets to land back on earth. You’ll know if I’ve succeeded if our rockets land on our platform in the Atlantic after launch.” The employee could have simply said he was building a steering system for landing rockets. Instead, he recited the company’s entire “Mission-to-Metrics” framework. That is alignment.

DeepL+人肉修正翻译:

「使命到指标」式对齐,一个最好的例子来自一位去参观过SpaceX生产车间的朋友。当时正看见SpaceX的员工正在组装一个大部件,他停下来问他:"你在SpaceX的工作是什么?" 他回答说:"SpaceX的任务是殖民火星。为了殖民火星,我们需要建造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因为不这样的话,人类将负担不起往返火星的费用。我的工作是帮助设计转向系统,使我们的火箭能够降落在地球上。如果我们的火箭在发射后,能降落在在大西洋的平台上,你就知道我成功了。" 这名员工本来可以简单地说,他正在建造一个用于火箭着陆的转向系统。相反,他背诵了公司的整个 「使命到指标」框架。这就是对齐。

来自:HN

Posted

stdin

Kubelka-Munk 颜料混色理论以及mixbox源码

论文发表在 SIGGRAPH Asia 2021 https://scrtwpns.com/mixbox/

传统的 RGB 平均值混色 vs mixbox 混色

原因是光学混色取平均值没问题,很多色彩混出来就是中间的灰色,但是颜料不一样,它是个非线性的。

这个非线性的混色,有个精妙的数学公式

Mixbox 有源码:https://github.com/scrtwpns/pigment-mixing,本来以为是实现了这个公式,结果它妈的是一个 10MB 的 .cpp 文件。。。直接传入3个参数 (RGB1, RGB2, ratio) 它给你返回一个 RGB 。。。。

好奇这10MB 的向量矩阵怎么来的,就看了下作者讲原理。

这玩意理论 Kubelka-Munk 已经一个世纪前被研究透了,软件里不大规模铺开使用是因为绝大部分图像编辑软件都是R G B 三通道。这个颜料混色需要考虑折射和散射,按照 Haase & Meyer 的模拟理论需要每一个像素都用 72 个通道去模拟 K-S 两个特征值

麻烦。这 mixbox 作者就用了4通道去模拟。

而且通过巧妙的选择4基色解决了 Kubelka-Munk 色彩空间和 RGB 空间相互转换有溢出的问题。

这源码可以研究用,商用需要授权。在 Rebelle 5 Pro 软件里集成了

Posted

stdin

Add UTF-8 BOM header to Flask-Admin export

A simple trick to add additional bytes prepending Flask's stream_with_context

  from flask_admin.contrib.sqla import ModelView
  from itertools import chain

  class MyAdminView(ModelView):
      can_export = True
      column_export_list = ['field1', 'field2']

      def _export_csv(self, return_url):
          r = super(MyAdminView, self)._export_csv(return_url)
          r.response = chain((b'\xef\xbb\xbf',), r.response)
          return r

I am still using Python2 and Flask-admin shit. It's a shame but anyway.

Posted

stdout

为什么拜登这么喜欢说别人 Genocide

今日键政一把,看到几则新闻

老B登又说别人 Genocide 了。之前不是说大西北也在 Genocide,国际舆论上tg被搞得灰头土脸。

其实乌克兰这事吧,俄新社在《俄罗斯的攻势与新世界》一文的说法是:

俄罗斯正在通过将俄罗斯世界、俄罗斯人民团结在一起--大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小俄罗斯人的整体性,恢复其历史的整体性。

所以一个种族自己人打自己人,怎么能叫种族灭绝呢?

这个问题其实出在 Genocide 这个词的内涵上。这个词不是指一般的种族灭绝,而是特指二战希特勒式的纳粹毒气室种族灭绝,是个专有名词,这词来源是波兰学者描述 亚美尼亚大屠杀,词根是希腊语 γένος (génos, “race, kind”) + 拉丁语 gēns (“tribe, clan”), whence genus) + -cide (“killing, killer”)。所以本意是「部落屠杀」的意思。老美一说起这词,就是对纳粹那种刻骨铭心的恨。

那为啥不说 mass killing 或者 ethnic cleansing 呢?今天学到个有意思的互联网现象:Godwin's law 意思就是网上对喷,往往以一方指责对方为 Hitler 或者 Nazi 结束。归谬为 reductio ad Hitlerum。为啥希特勒这么拉仇恨?我觉得启蒙运动以来,欧美基督教式微,以前人们心里坏到不能再坏的终极大坏蛋是撒旦,世俗化之后出现了个希特勒这种闻所未闻让老欧洲斯文扫地的老坏B。所以Hitler四舍五入就是还在世的人们能称呼得出来的最坏的不能再坏的究极坏蛋了。

面对网上或者国际政治面红耳赤的争执,喷不下去了,怎么办,一顿戴帽子抹黑就完事了。

所以为什么 Biden 为什么喜欢说别人是 Genocide?因为喷就完事了。

这是个谁喷的嗓门大谁有理的时代。


又看到一篇文章《美国在过去10年蠢得与众不同》,这作者慧眼如炬,通篇金句迭出。推荐全文阅读,这里摘录几句:

historically, civilizations have relied on shared blood, gods, and enemies to counteract the tendency to split apart as they grow 传统社会,靠血、神和战争产生凝聚力;
Social scientists have identified at least three major forces that collectively bind together successful democracies: social capital (extensive social networks with high levels of trust), strong institutions, and shared stories. 现代社会的凝聚力主要靠三类支柱:钱、权和背景板。

这里的钱就是资本、商品和贸易的流通;权就是深入到毛细血管的统一社会治理机构和建制;背景板这个是意识形态玄学,所谓「想象的共同体」。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三个支柱。点赞和 share 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而传递的是一个「态度」

Later research showed that posts that trigger emotions––especially anger at out-groups––are the most likely to be shared.

只有让人愤怒的东西,才值得 like,share 和传播。有多少光鲜亮丽的网红和爆文,就有多少没能讨好读者的失意的争吵、声讨和挂人。

This new game encouraged dishonesty and mob dynamics: Users were guided not just by their true preferences but by their past experiences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and their prediction of how others would react to each new action.

在这个机制下,人们 like/share 的出发点不再是自己的客观选择,而是尽量对抗这个like/share游戏的奖惩结果,你在意的不是对帖子内容本身的喜欢,而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喜欢/不喜欢。

The newly tweaked platforms were almost perfectly designed to bring out our most moralistic and least reflective selves.

金句来了:时间轴排序和推荐算法,最终演化成尽量标榜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而不是自己的反思和进步

比如以前网上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你会发出感叹,表达收获,学到了新东西,新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映照了以前的自己;现在网上看到一个东西,你是在拿它和自己的道德做比较决定它是否 worthy。基督教那边好像有个说法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 judge,现在是批判权下方给所有每一次 like 和 share 的点击。

The key to designing a sustainable republic, therefore, was to build in mechanisms to slow things down, cool passions, require compromise, and give leaders some insulation from the mania of the moment while still holding them accountable to the people periodically, on Election Day.

美式共和国(aka 美式民主),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上的,这里是团体和团体团体之间的妥协,每次选举换届就是一个算总账的周期,社交网络显然打破了这个容宽度,右派的做法是发展 conspiracy theory,左派的做法就是 cancel culture。

When Tocqueville toure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830s, he was impressed by the American habit of forming voluntary associations to fix local problems,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kings or nobles to act, as Europeans would do.

这文章看完之后,只有若干感叹。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变革太大了。小孩子面对的是大人世界的冲击。

而人的智商发育是缓慢的。人的情绪和直觉是几乎实时的系统,而且是一个简化版的应激反应,在一个容量有限的寄存器上处理数据;人的理性是缓慢的 IO,需要综合各种因素随机读写才能 事后 做出判断。有太多的时候我们被眼前五花八门的带节奏冲昏了头脑。而且洗稿和内容水军机构又可以无限制的滥发内容,超额的天量让信息通货膨胀。由于人脑 buffer 的有限,所以强化一个谎言和错误认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复,直到大脑溢出。。。。2333

Posted

stderr

4则关于 秩序 的段子

迦南讲经

第一个段子找不到了。好像说是如来佛让迦南去讲经,迦南出门的时候拿错了经书,结果到现场一看是一本无字经。于是就在现场傻站了2个小时。佛祖最后不仅没有责怪迦南,还赞扬了他。说经虽然没讲,但是守了按字讲经的规矩。

阳虎出逃

当年鲁国内乱,阳虎出逃,有个好心的看门人防他出城,他反手把看门人刺伤之后逃走了。后来所有的看门人都被惩罚,唯有这一个被刺伤的受赏了。为什么这个看门人能够受赏?因为他通过受伤表明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破坏上级的命令。

来自 zhihu

东航 MU5735 和 “作风整顿”运动

这里不得不提实行了好几年的“作风整顿”运动,无论啥事都能扯到作风问题上来,还特意出了一个《无后果违章清单》,就这半年来,有起飞构型警告测试响了把机长撸成副驾驶的,有忘记做操纵检查把教员撸成副驾驶的,还有因为没戴飞行帽把一个副驾驶停飞半年的,惩罚极其随心所至!基本上就是领导一发火就把你从头撸到底!根本不按规定和手册来,而我们公司的手册里,是明确写明什么等级的差错是怎么处理的,目前状况是公司领导随心所欲,层层加码,一言堂!

来自 zhihu

评论区更是精彩

Long2Lees 回复 洗洗呀:别了,不只是你们,只要是国字头的基本上都是这样,行政碾压技术,管你技术部门死活,我行政就是牛逼,专门收拾搞技术的
03-29 知乎用户:东航本来就属于那种能不坐绝对不坐的航司
03-29 blueseason 回复 小川 :听说绩效奖金是按飞行时长算的,所以很多机长能飞多慢就飞多慢,所以我这几年拒绝乘坐东航[飙泪笑]
2022-03-30 00:08 Ferryman 回复东方红 别人真没尬黑,东航确实是按任务时间来算绩效的,所以在滑行阶段东航几乎就是最慢的,你去听ATC就知道,地面经常叫东航滑快一点
2022-03-30 00:30 blueseason回复东方红 那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别家航司飞八九百公里的时速,东航经常飞六百公里的时速。网上放出来的ATC录音里都有空管受不了催东航飞快点,其他机长直接问空管前机是不是东航的,确认之后直接的回答就是:那难怪了,大家都晓得,东航的嘛[飙泪笑]
2022-03-30 04:43 小羊和大白 这十来年荒唐的事岂止是你们民航行业。。。我们干金融的见的更多啊。。。真的不敢说但是太荒唐了
2022-03-30 08:36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回复小羊和大白 民航业出事要命,金融业出事各自自行上天台[飙泪笑][捂脸]
东伍德 想起看过的一个观点,当一个公司陷入困境,而管理层又很无能,不知道公司困境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就会狠抓纪律制度和考勤。
vega 回复 东伍德差校总爱抓纪律………

想起一个填空题:

2022年1月10日,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召开,民航局副局长作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全民航扎实开展______学习教育。

答案见: http://www.caac.gov.cn/XWZX/MHYW/202201/t20220110_210844.html

最后一个故事 一个时代终结了

来自王烁 BetterRead

河朔旧事就是回到割据,军兵们比节度使还要上心,无他,服从朝廷的话,他们要失业,中央一直想裁各镇军队数量。收入会减少,一镇养一军,肯定养得比一镇既向中央交税又养一军要好。还得去打自己不想打的仗,西北的回鹘、西南的吐蕃,唐兵坟场。
成德反,魏博反,幽州也反。转眼间,河朔大好局面付诸东流。自此到唐亡,朝廷政令不过黄河,唐廷自然是失败者。兵变上来的一批又一批节度使也是失败者,他们被军队推上虎背,最后都被其所噬;乱兵也是失败者,无论谁上台,首先要做的就是杀光作乱之人。
职业军人获得自我意识,便成为最难压制的政治力量,一连串下克上,找不到停下来的均衡点。停不下来,便是大家都失败。

以最后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结尾:

一个时代确实终结了,但不是田兴和唐廷以为的那样。秩序正不可阻挡地奔向解体。

Posted

stderr

第一JWST张照片上的「星芒」

James Webb 第一张照片。还是调试对焦用的。

有意思的说它这个六边形的星芒。其实正如猜想的那样,是跟镜头光圈形状有关的。

这个视频讲得很透彻,3分钟。推荐观看。其实「星芒」,英语 diffraction spike(衍射刺) 是一种傅立叶变换,也是光是波动性的表现。

最有趣的地方:

  1. 星芒的角度应该是始终一致的。

  1. 波长越长,星芒伸展得越长,所以叠加起来内紫外红的彩虹色的星芒是 ok 的。

比如 Hubble 望远镜拍摄的这个

于是我联想到,国旗上咱们不是也有5颗星星么?hmmm 禁止联想!

via reddit, HN

Posted

stdin

情绪控制终端

在这个俄乌战火纷飞,国内油价高涨的季节,从各种消息满天飞的聊聊里得到一个痛苦的领悟。

在街上,在电梯,在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拿着一个200克左右的长方形物体,对着它欢笑,对着它愤怒,对着它沉默。

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疫情带来了 WFH 和各种码的普及,男女老少的生活都围绕着一个东西展开——手机。

若干年后,人们会如何定义手机?这是一个微型个人电脑?通讯工具?互联网接入器?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手机的本质是一个情绪控制终端

这和之前的 PC+拨号上网时代有个本质的不同。PC 从根本上,是一个生产力工具,我们从小学习微型计算机是当做一种科研仪器,进出微机室都是防尘鞋套,键盘都是经过训练的盲打。

手机虽然架构也是冯诺依曼,但是这玩意被消费文化的厂家精心阉割成了一个单向接收端。这个阉割是从 Steve Jobs 拿掉键盘开始的。

Touch Screen,多么伟大的发明。这个发明经过 infinite scrolling 的市场校验,千锤百炼发展到极致就是 Tiktok ,让人们短暂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是情绪化的集中。手机的输入是什么?铁链女的文字,基辅的图片,喜迎油价上涨的视频。这些输入的传播,随着网速的提升和带宽的扩宽,加上国内从 MSN 时代就习惯了的即时群聊天,使得消息的传播几乎达到实时。如果你也有在微信里加入一大堆吹水摸鱼群,那么很可能你会发现所有群转发的内容是越来越趋同、时效性越来越好的。群里各色人等,对大部分消息的态度,都是崩,知道突破了激活函数的阈值蚌埠住,然后又转发给你的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群组。这些群组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和反馈,行程对你三观的冲击,最终的效果是反向传播,修正了你的激活函数阈值。

那么这一神经网络的输出是什么呢?

恰好,今天读到了某日更专栏 贾行家 的一段话

情绪,我认为,这是当下很多问题的核心词,是个基本的、没法回避的时代特征。我想你也有感觉:今天,不只文化现象,很多网络现象,都是被越来越单纯的情绪催动,越来越没什么道理可讲。我们好像生活在一团乱麻一样的情绪里,它的来历和问题各异,现代的、传统的,中国的、西方的,我在物质世界里愁肉身住的房子,我在网络世界里想刷存在感……咱们不着急批判,那要交给思想家,我们先看看这个情绪的时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什么是情绪?我这里的概括是:情绪是对追求单一目标的即时性反应。它是很底层、很原始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正面的像满足、愉悦、期待,负面的像嫉妒、愤怒、失落、恐惧,稍微复杂一些的有空虚、寂寞。总之,现实中出了一个结果,情绪上立刻就会起反应,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那么,流于表面的情绪为什么成了当下最主要的动力?
说个生活场景吧:我喜欢在地铁上看人,但是这些年没什么人可看了。十几二十年前,至少还有乞讨的,不是拿着碗和棍子,是挎着音箱话筒,边唱边要;还有卖报的,不知道为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头条都是有关刘德华的坏消息。现在是人人都死盯着自己的手机,像要被吸进去了一样,神情木然,社会学家说这叫“昏睡性的呆看”,人在这种半休眠状态下,很难形成什么有意义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状态下,大家心里涌动的只有情绪。这些情绪几乎是所有人共通的,没有善恶之分。比如说,一个人发张炫耀豪车或者新包的自拍,再配上段所谓“凡尔赛文学”的夸耀,传达的是什么情绪?都说是虚荣,但我想可能是孤独。细分析的话,这是由空虚和自恋共同在起作用,引起了刻板的自我复制,发这个的人,也没法从中感到真正的快乐,只能暂时压抑空虚感而已。

在《文化参考》里访问过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董晨宇老师,董老师对当代传播有个描述:上个时代,媒介往往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我们在使用它。而在这个时代,媒介变成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们就活在里面,跟着它变化。情绪化的现实来源相当深刻。我们早就生活在一个被现代科学探索和定义的,几何化、数字化的空间里,这个空间本身不存在等级上的高低,好的一面是“平等”,坏的一面是虚无,如今,问题没有变化,一切却被科技进步加速了,越是处在时代的前沿,你越去想“什么是生活的意义”,这件事就越诡异:你不细想,那什么都有意义,但多问几个“然后呢”,可能会发现什么都不确定。
先说一个比较简单的转化。有部日本电视剧叫《孤独的美食家》,没什么主线情节,就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每天结束工作以后在大街小巷找饭馆儿吃饭,他的嘴很刁,还是好饭量,每次能吃两人份,这部电视剧就是让咱们看他一顿顿吃什么。我常想,假如我是电视台老板,十年前有制作人跟我说要投拍这么部戏,我的反应肯定是“什么鬼?”你总得给我个女主角和感情戏吧?我小时候,偷看别人吃饭叫“看嘴”,是最没出息的表现,会挨大人的打,这怎么能拍电视剧?这就是因为我没有把握到后面那种群体情绪。
《孤独的美食家》找到了一个很直接也很妙的方法,传达了都市职场人士,也就是今天自嘲为“社畜”群体的典型情绪。每集开头都有这么段独白:“不受时间与社会的约束,幸福地填饱肚子之后,在那一瞬间,他是随性而自由的,吃饭时不受任何人打扰,也不需要照顾他人的口味,这种孤高的行为,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平等拥有的权利,可以称得上是最治愈人心的过程”。
《孤独美食家》的成功,就在于用最单纯的方式去抓最普遍的情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把它迁移到孤高、幸福这些价值上去。
孤高和幸福是什么?已经不是情绪了,可以说是情感。情绪重要,但只有情绪的话,人永远没法成熟;情感是更高级的凝结,只有情感才能产生出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或许我们迎来的21世纪,就是这样一个情绪的世纪。mood。

Posted

stderr

Rimworld无损放逐殖民者

遍地都是疫情爆发,遍地都是HC被砍。在这个糟糕的时间WFT摸鱼发现一个神视频 Rimworld无损放逐殖民者

Rimworld 是一款模拟生存+基地经营类游戏,你需要控制几个「殖民者 Colonist」在一块荒芜并且危险的星球上生存下来。时不时有别的 Colonist 会要求加入,但是每一个 Colonist 都有有迥异的性格和技能,有些 Colonist 加入之后就特别不合群,惹是生非,这个时候你就想把他搞走

这个游戏有个神奇的机制,就是 Colonist 进来会交一帮狐朋狗友,关系度上升,你把 Colonist 弄走之后会影响他们心情值然后牵扯出一大堆麻烦事。

如何无损放逐呢?这个视频做了示范。先尝试拘捕TA,然后把他关在一个单身牢房里。

然后大家都在半夜睡觉的时候,召集别的所有的 Colonist 集体开会(征招备战功能),派一个人偷偷去把牢房门打开;

然后神操作来了,等这个开门的人回来,把这个牢房的床给撤销了。

于是这个 Colonist 发现,咦,我怎么没地方睡觉了。咦,牢房门怎么是打开的,要不赶紧溜掉。

于是这个 Colonist 就离开了大家,大家也没什么觉得奇怪的。

这个东西是不是游戏 bug 我不知道,反正我看完之后,太写实了,只感觉无比震撼!

Posted

stdin

猪 和 大雁

  • swine=猪(统一的称呼);
  • hog=家猪(年满18岁的猪);
  • pig=未成年家猪(未满18岁的猪,现在泛称猪);
  • shoat=已经断奶的小猪;
  • barrow=没有蛋蛋的公猪;
  • sow=成年的母猪;
  • gilt=没有生过孩子的母猪;
  • queen=没有性生活的母猪;
  • farrow=一窝小猪(或者是动词,指生小猪);
  • parcel=猪的复数量词;

当然了,咱们汉语里面也有类似绕人的。。。

  • 豚tún :小猪;
  • 彘zhì :大猪;
  • 豕shǐ :猪;
  • 亥hài : 猪;
  • 豭jiā :公猪;
  • 豝bā :母猪;
  • 豨xī :大猪;
  • 豟è :大猪;
  • 豯xī :小猪;
  • 豵zòng :六月龄猪;
  • 豜jiān : 三岁猪;
  • 豱wēn :头短猪;
  • 豥gāi :四蹄皆白猪;
  • 豮fén : 阉猪;
  • 豛yì :猪;
  • 豠chú :猪;
  • 豩bīn :两头猪;
  • 豲huán :豪猪:

AcFun弹幕视频网

为什么汉语有总称“羊”而英语没有?

动物俗称不同于学名,原本就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

  • 英语 mandarin duck 算是一种 duck,汉语“鸳鸯”就不带“鸭”字。
  • 英语 swan goose 算是一种 goose,汉语“大雁”也不带“鹅”字。
  • 汉语里“天鹅”倒是有个“鹅”字,而英语 swan 又没有 goose 了。

假如按照 ibex, goat(山羊) 乃至 sheep(绵羊) 都叫“羊”来类推,天鹅、雁、鹅,乃至鸭子,在汉语里也该有个“总称”。然而实际日常口语中并没有。因为给具体动物起名这事,有很多偶然性。压根没有绝对的道理可言。

最近常说的金钱豹(花豹),在东南亚普遍被称为某种“虎”。相当于“星斑虎”、“柴纹虎”之类。有哪些叫「虎」但不是虎的动物?

在汉语里,连形貌差异巨大的“长颈鹿”都叫“鹿”,而更接近麋鹿、马鹿、梅花鹿、驼鹿、驯鹿的“狍子”却被许多人当作另一种动物。
在英语里,roe deer 显然关联着 deer,而 giraffe 和 deer 看起来没什么关系。

汉语里完全不相关的两种动物,其它语言里的名字可能是相关的。例如西班牙语里火鸡叫做 pavo,孔雀叫做 pavo real,字面像是“皇家火鸡”或“真火鸡”。

汉语里视作同类的两种动物,其它语言里的名字可能是不相关的。例如日语里家猪叫做「豚」,野猪才叫做「猪」。无论是固有说法「いのしし」还是汉字音读「ちょ」,都对应的是野猪。「猪突猛進」-「ちょとつもうしん」,这里「猪」显然只能是战斗能力爆表的野猪
即便在同一语言内部,俗名体系也是乱的,很难逐一追出理由。

如果说长得像就该有总称吧,“狗”和“狼”似乎就没有总称。如果要说家养和野生有别吧,“猪”和“野猪”好像又有总称。如果局限在牲畜内部来看吧,“马”和“驴”似乎也没有总称。它们可比“绵羊”和“山羊”、“黄牛”和“水牛”相近多了。如果算上野生动物,俗名就更主观了,基本取决于最早给它起名的人先联想到的是什么。

比如“斑马”不叫“斑驴”,就让人感觉像是一种马而不是一种驴,尽管这三个物种谱系是并行的,斑马和马的亲缘,并不比和驴的亲缘更密切一些。

同是猫亚科的物种,尽管美洲狮 puma 不属于“狮”,起的名字听起来还是像一种狮子。尽管猎豹 cheetah 不属于“豹”,起的名字听起来还是像一种豹子。金猫、狞猫、虎猫看着更像猫,起的名字听起来就还是像一种猫。猞猁看着和猫差别有点大了,又不太像狮虎豹之类,就单起个名字。

和狗相关的动物就更有意思了,同属的狼不叫“某某狗”,同族的豺不叫“某某狗”,同科的狐不叫“某某狗”,反倒是根本不属于犬科,谱系八竿子打不着的 hyena 叫“鬣狗”。不知有多少看动物世界的小朋友,对鬣狗最初的印象,是一种丑丑的“野狗”吧。

Posted

stdin

牛津树/Good English/典范英语里的宗教私货

牛津树 Oxford Reading Tree 是被国内咪蒙妈妈们吹得油爆爆的来自英国的少儿学习体系,Good English/典范英语 是中青出版社的部分摘录英语教材。

偶然发现这个 牛津树【4-29】Mosque School,讲了一个叫 Adam 的学龄前儿童机缘巧合进了经文学校的短故事。甚至如果这是从古兰经某个传教段子改编出来的我一点都不惊讶。

引起我注意的是小白帽的装束,以及牌子那几个字 Masjid-E-Noorul Islam

费了点心思搜了下,也拼为 Nurul IslamNur ul-Islam,意思是 light of Islam 伊斯兰之光

国内很多中专职高出来的英语老师可能没理解这里面的内涵。什么叫潜移默化植入意识形态啊?!当人们觉得这是文化「多样性」很正常?!以为清真学校就是普通的讲宗教的学校,其实经文学校传授的东西非常不简单。摘抄一些百科:

经文学校分为“地尼买克塔普”、“买德里斯”、“卡里哈纳”三种。
经文小学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建制之一。俗称“经学”。专为年满6~7岁的穆斯林儿童所设,多在清真寺内,少数系私人开办,在教师或师娘的住宅内。设在清真寺内的经文小学,教师皆由该寺教职人员担任。课程由认识、诵读、书写阿拉伯字母开始。待学会拼音之后便相继以《索尔夫》、《穆阿济》、《扎佳尼》、《阿瓦米勒》与《米苏巴哈》为教科书(俗称“连五本”)。进而开讲《亥听》(即《古兰经》选读本)、《古兰经》。经文小学的学童至10岁左右,率多辍学从事家庭生产劳动或参加社会职业,只有少数人转入经文大学,继续接受高一级的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被称为“满拉”或“海里凡”。经文小学没有严格的学籍管理,招生不定期,也不经过考试,辍学或退学甚为自由,没有班级排列。学童的进度不齐,故普遍采取复式教学法。另有伊斯兰教常识课程,每日放学前集体朗诵(系中国阿訇自编启蒙教材,俗称“杂学”)。“杂学”的内容包括沐浴、礼拜、斋戒、丧葬及游坟等宗教活动应念的都阿、苏赖。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一些设于清真寺内的经文小学开始聘请懂汉文的穆斯林给学童加授汉文启蒙性教科书。女童上经文小学率多在师娘私宅。学费没有定制,学童家长可量力向师傅(师娘)不定期地馈送海迪耶。

官方介绍可以参考 https://cati.nwupl.edu.cn/dtzx/hswx/10307.htm 中 「保守教派的兴起」 这一部分,维基百科 扎吉德 Jadid民间经文学校初步观察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东西堂而皇之放在英语教材里没啥问题。。。我也没啥好说的。。。

其中这一段比较有趣:

情况与当时还属于苏联的中亚五国是一致的。这个过程中,瓦哈比派(Wahhabism)因为主张“回到《古兰经》中去”,注重个人对经典的领悟而非学者的解释,门槛很低,容易接受

这不王阳明心学么。。。。释经权的下放和离散化。。。这后果。。啧啧。。。。参考之前一篇《中世纪中国的宗教改革

Posted

stdout

徐州丰县,以及孝文化

抬一张地图出来,

鲁苏豫皖四省,如果让你选一个最乱的地,你可能选哪里呢?

说起来,徐州对我的印象,只是《三国演义》上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第一次稍微立体的感受徐州,还是在《睡前消息29 · 没有“淮海省”,徐州还是有当“省会”的命?》上看到,徐州是一个距离周边大城市都非常远的人口又比较密集的城市。

后来,从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第26期:显性力量越大,隐性麻烦越多》上扒到徐州周边刷过的历史人物,就更印象深刻了

这里是砀山,刘邦拔剑斩蛇起义的地方,它属于安徽省,但它同时被另外三个省包围,北部是山东,东部是江苏,西部是河南。
从这个地方向东北,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江苏省的丰县。刘邦就是丰县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很多人,像萧何、卢绾、王陵也是丰县人。
丰县的东边是沛县,刘邦集团的樊哙、曹参、周勃都是沛县人。你可能会说,刘邦搞事业,拉着乡亲入伙很正常啊。
从丰县县城向东南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就会到达徐州。在秦代,这里叫彭城,项羽建立西楚,都城就是彭城。奇怪了,为什么项羽的都城离刘邦家这么近呢?
继续向东南驱车一个半小时,会到达今天的宿迁市,在秦代,这里叫下相,项羽的故乡。你看,连项羽家距离刘邦家好像都不是很远。
然后,从项羽的家乡向西出发,开车一个多小时,就会到达安徽省灵璧县,“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附近。
踩着油门朝西北走,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来到安徽省宿州市。在秦代,这里沼泽遍地,名叫大泽乡。没错,陈涉吴广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是不是觉得有一个问题已经呼之欲出了?秦朝灭国的可是六国啊。齐楚燕赵魏韩,那么大一片地方啊。但是怎么在秦朝末年找麻烦的就集中在这么一小块地方呢?那么大片的地方不出事,偏偏就这里出事?
对,佐竹靖彦给这一小块地方起了个名字:“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
在那个时代,这个地方是一片月牙形地带,泗水河川行而过,地势低、潮湿,形成了大量的水乡山泽。在秦代,这里有个地方叫大野泽。听这个名字,你就能感受到三个特点:水多、荒凉、面积大。后来随着大野泽不断缩小并且位移,到五代的时候,大野泽变成了梁山泊。
一听到梁山泊,你就明白这个地方的意义了。官兵到不了嘛。

另外,徐州还是汉帝国的掘墓者曹操起家之处,唐帝国覆灭者黄巢朱温老巢,巨盗宋江也就是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交接的地方来回变动

然后结合时事,为什么这里拐卖人口多?

很多摸鱼群的分析是孝文化,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作怪,什么养儿防老,养儿挣钱,但读到2020年这篇Yixi演讲的文章,我就不淡定了

吴心越:养老院调查真相,让老人恐惧,问题严重性超出你的想象!

小时候,父母对孩子通常都是很强势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发现父母对你越来越弱势,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养老院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其实和学校里面的“孤儿”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属于被欺负的对象。在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在养老院,子女其实就是老人的依靠。
哪怕有些子女很混蛋,很不负责,但他是维权的直接受益人。也许子女没有孝顺的动力,但是却有替父母维权的动力。越是混蛋的子女,战斗力就越强,父母出了问题,他们能把养老院讹到破产!
就拿护工来说,知道你有哮喘,偏要把你安排在通风不好的地方;知道你和谁有矛盾,偏要把你俩安排在一个房间;知道你腿脚不利索,偏要把你安排在楼层较高的房间;故意把你安排给有传染病或者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一个房间.....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养老行业,从来就不是个案,而是普遍性的现象。
如果找院方投诉,就相当于把护工得罪死了,只要护工不被开除,如果不换养老院,剩下的日子,老人的日子只会愈来愈难过。
如果老人在外面有子女,起码护工还会有所忌惮,知道他自己做的太过分,会有人来闹,就会有所收敛。
这个时候,老年人有子女的最大意义,就是出了问题,有人帮你喊冤,哪怕他仅仅是为了搞一笔钱。

所以现在突然明白,为啥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有拼命生娃的做法,讲究「孝」道了。这TM的是生存的最低保障,战略威慑能力啊。。。

如果说大型中心省会城市代表秩序和文明,那么徐州周边的几百公里没有大城市的平原村落里,就是社会正义能延生到的末端,这个时候,基层秩序只能由血缘绑定。即便是贩卖人口交换来的亲人。

Posted

st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