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里一些没有道理的设定【译】
Posted | archive
虽然俗话说得好,认真你就输了。但是有的时候认真反思一些东西,作为脑筋训练还是有好处的。下面,作为一个硬科幻迷的强烈爱好,我们就分析下《Avatar》。译自:Piling On Avatar - Overcoming Bias by Robin Hanson
- 哈里路亚山地区的特殊地磁环境能够干扰特种部队的所有通讯设施,然而对高带宽依赖严重,超远距离传输的Avatar远控数据链依然正常工作,而且非常流畅,没有出现掉包丢帧和lag情况(est:回忆一下CS里狂lag的人把你爆头的情况吧。。。)
- 哈里路亚山那个特殊地区,山体可以悬浮,但动物、原住民、水流依然在正常加速度下落和跳跃。而且山体底部没有碎石掉下来
- 巨大的悬浮山体上看起来碎石很多,但是山体周围没有任何碎石漂浮(est:想象一下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和木星的光环)
- 飞行动物和人类飞行器看起来似乎太重了,以至于从他们的表面看起来,根本不适合飞行(est:飞行的动物还OK,人类飞行器可以理解为超牛逼的反推引擎,这个是常见设定了)
- 一部分本地树木过于巨大,看起来简直不能支撑起自己。(est:还有那个达芬奇的螺旋飞行生物。太瓜了。)
- 从森林的茂密程度而言,阳光照射穿透力不足以支持森林最下层丰富的生命(est:参考初中知识:热带雨林中植物分层现象)
- 原住民驯化动物程度,制作衣物和武器工艺,必须由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贸易支撑的技术,以几百人的规模在固定地点聚居,一夫一妻制,世袭领袖。地球上的这种社会也只出现了几千年而已而且刚刚成为历史,但是外星人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社会体系?惊人的巧合?
- 星球上的动植物进化出来了一种类似USB的通用高速交流接口,但是除了用于驯化动物就没别的用处了。。。。况且几千年就把这玩意儿进化出来了。。。。太强大了吧。。。
- 在原住民附近有大型动物,而其实聚居区附近的动物应该是早被杀光吃光了的。而人类到达这个星球的时候这些动物没有灭绝。
- 一个全球性的生命交流网络,就只在sky people侵犯的时候起了下作用?这个长期不用的功能是如何进化的呢?
- 几个月时间,一个由人类控制的avatar就可以超过原住民几十年的成长、学习和训练水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