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智力和因果论

最近看渤海小吏讲汉文帝、汉景帝的《秦汉帝国完全体99%》很有收获,特别是 23:00 这段:

总体而言,汉代初期的官僚人数少,制度简单,政府没有整体干预经济的想法,所以超级省钱。养活当时的整个官僚,每年所需的粮食不过几十万石。哪怕按一百万石算,只用全国大约八百分之一的土地就可以养活这个官僚系统。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政府运营成本自成一档的优秀存在。
这套体制虽然简约,但却并不简单。中央对于局势的控制力度一点也没有弱化。这段时间,反而是整个有汉一朝,刑事案件与社会矛盾最少的年代。
《道德经》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 最牛的水平,是下面的人仅仅知道有这么个领导。
- 水平差点的,是下面的人赞美夸奖这个领导。
- 再差点的,是所有人害怕这个领导。
- 最次的,是所有人都在骂这个货。

总觉得这段话在骂谁呢?没想到汉景帝的七国之乱也是折腾出来的。看完这视频我又在琢磨,皇权、王权、相权三权分立是什么?

看这一系列的视频总给人一种强烈 黄老之术讲究的一个「无为」,也不是很懂;


周末又昏昏沉沉看了了《长安三千里》,给我感动得,然后重新认识 李白 那种商人之子想通过刷干谒文当官,我心里一直在嘀咕,李白家里有钱,为啥非得要去当官?可能是,在那个时代,你有钱也没有安全感。权力一张纸就可以让你的财富化为灰烬。但是李白明明修道,却一辈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终取了功名的反而是 高适。


然后又看到一篇《gpt4开发人员拿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数学上严格约束并解释gpt4的智力产生原因》。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离谱故事:Gzip+ kNN文本分类竟然击败Transformers:无需预训练、14行代码实现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生活经历,在今天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突然想明白,无为的意思,就是承认因果律的局限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大前提,你得抱着一定的「目的」才可能去作为,也就是拿着预设的最终结果去改变现状。准确的目的设定,需要对真实世界的反复推演和总结因果律。因果律的掌握程度就是智力水平,智力的高低就看你掌握的是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因为压缩的本质就是用更少的信息去模拟真实的全部信息。聪明就是用更小的成本去还原更多的事物,笨就是还原成本更高。这个成本,在学术上的定义就是 Kolmogorov复杂度。它有个上限但是不可及算,某些可计算的变体,比如conditional time-bounded Kolmogorov 复杂度是 NP 问题,不可知也。

以前一直不知道信息论学了有什么用,现在似乎摸到了一些门道。信息是中性的,但是因果就有得失和优劣之分。以前不会用,是因为不知道武器的哪一端是剑柄才能握住挥舞。

生活中许多东西是需要去「作为」的,但是需要区分哪些是自然事物,那些是人为的设置。人这个神奇的动物可以把不存在的实体看成实体

胡思乱想一些心得,记录一下,或许将来可以整理得更清晰。

Comments